本报讯(记者杜玲 见习记者郭嘉莉)12月10日至11日,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邱小平带领的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督查组对我市农民工工作进行督查时,对我市的农民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把如何让农民工出得了村、留得了城、回得了乡,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在农民工工作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破解许多难题,初步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一条龙”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工出村务工放心、返乡创业舒心。
据了解,我市农村人口为16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5万人。截至今年11月底,已累计转移就业84.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54%。
让农民工能从农村“走出来”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走出来’最大的顾虑,是自身就业技能低、找工作难、老人孩子没人照顾、土地没人管。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方面向往城市生活,一方面故土难离。”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明华说。
为此,我市于2012年提出了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的设想,并得到省人社厅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以此为抓手,着力在“五个增强”上下功夫:送岗位到家门口,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外出的适应性;开展土地确权流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民工的固定性;开展关爱行动,增强留守老人、儿童的安全性;建立政策制度体系,增强权利的公平性。
让农民工能在城里“留下来”
许多农民工进城后有“三怕”,即怕受欺骗、怕拿不到工资、怕不能平等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正常权益。为此,我市从2014年开始,在120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以稳定劳动关系为主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有526家企业被命名为和谐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规模以上企业合同覆盖率达100%。我市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并建立欠薪企业“黑名单”制度以来,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卡2.3万张,将13家严重欠薪企业纳入“黑名单”,对30家欠薪企业提出了警告。
同时,我市开展了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行动,公安部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放宽农民工户口迁移条件;教育部门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与使用范围,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设立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农民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将农民工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租赁住房范围,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让农民工返乡能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促进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努力构建多样化的创业格局。
据了解,我市实施年度万人创业计划后,将符合条件的企业财政贴息贷款额度从1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将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将农民工等自主创业人员贷款额度从8万元提高至10万元。在创业园街建设方面,我市建设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1家,对农民工入驻基地给予优惠政策。5年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1亿元,扶持成功创业3.7万人。其中,为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1亿元,涉及服装、日杂、种植等行业,扶持农民工成功创业1.4万人。
大力抓好“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工作。从今年起,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培植100个创效型产业村、培育1000个创新型企业、培养1万个创业型农民;设立2000万元的农民创业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创业产业发展、创业平台建设、组织评选表彰等。目前,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合作社达到4329家;入社成员9.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4.5万户。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328家,涉及的产业有粮食、蔬菜、怀药、经济苗木种植、畜禽饲养等。5年来,全市组织农民工创业培训3.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