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 酩
“别着急,我已经联系过开发商,让他们今天在公司接待你们,有啥问题我再过去。”谢明利说。
“兄弟,有你这句话,俺心里就有底了,谢谢。”
12月14日上午,天气寒冷,市就业服务大厅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窗口却暖意融融。
“带着热情去工作,换位思考就会赢得群众的理解。”这是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副主任科员谢明利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39岁的谢明利,在劳动监察岗位已经干了13个年头,在他看来,农民工的事是天大的事,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就等于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利。谢明利说,为农民工兄弟讨薪,不管是涉及上百万元,还是涉及一两千元,他都会管,而且会管到底,让农民工兄弟有尊严地劳动,体面地生活。
2015年8月的一天,一位声泪俱下的农民工来到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举报投诉接待室:“干了活儿,咋能不给俺钱呢?”
谢明利热情接待了这位农民工,详细询问事情的缘由。原来,这位农民工曾在市内一家装饰公司工作,由于施工不当被公司辞退。该公司也以此为由扣了他5000元工资。
“我们是签了劳动合同的,由于他施工不当,不仅给客户造成了损失,也让公司的声誉大打折扣,扣工资是正常程序。”谢明利给装饰公司老板打电话,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可是,这位农民工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足额工资。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考虑到这位农民工家庭困难,还有两个上大学的孩子,挣钱不容易,谢明利便多次登门找装饰公司老板协商此事。
“为了给劳动者多争取一点权益,多跑几趟没什么。”谢明利说。
谢明利耐心做装饰公司老板的工作,光电话就打了一二十个,为的就是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果。最终,他用真诚打动了装饰公司老板,为这位农民工补发了工资。
“孩子的学费终于有着落了!”拿着这来之不易的工资,这位农民工含着泪激动地说。
看着农民工满意的笑容,谢明利悬着的心放下了,这才想起,他已经好几天没在家吃过一顿热饭了。而这仅仅是谢明利在维权一线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缩影。
“只要百姓有难,我们都会热心帮助;只要有举报或者投诉,我们都会查处到底。”谢明利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
2014年1月,来自南阳的60名农民工来到信访部门,反映他们在某工地打了3个月的工,活干完了包工头不给钱,给他们打了欠条后人就不见了。最让人痛心的是,农民工们连自己是在哪家建筑公司干活也不清楚。按照信访投诉中心的接访处理规定,这样的投诉是可以不予受理的。但谢明利看着农民工们那满含希望和信任的目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俺是农民出身,知道大家忙活一年就指望着这点工资回家过年,我不能不管。”谢明利毅然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受理了此案。
经过多方打听,谢明利了解到承建工程的建筑公司名称,并多次上门调解。面对公司人员的恶语相对,谢明利摆事实、讲证据,不卑不亢。在他的督促下,该建筑公司将拖欠的近90万元工资支付给了这些农民工。农民工们拿到钱后,商量给谢明利2000元表示感谢,但他婉言谢绝了。
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谢明利还积极探索劳动监察工作的新思路,摸索出重大案件处理快速化、日常巡视监察经常化、专项监察重点化、用工年检制度化等一系列工作方法。特别是对重大案件,一旦发现,应迅速出击,避免事态扩大,及时获取违法事实证据,快速纠正违法行为。
“他是我们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业务精英,是职工权益的保护者。”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贾士义这样评价谢明利。
记者手记
劳动保障监察,说直白点就是依法保障劳动用工的合法权益,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只要存在劳动用工的违法问题,就与劳动监察有关。谢明利说:“每当看到农民工兄弟为了拿到工资在工地苦等的场面,就更坚定了我为他们撑腰的决心。”
在采访中,谢明利的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朴实的语言浸润着心田,让人感动。其实,谢明利并不擅言谈,但他说的话都很平实,对工作的感受也很真切。谢明利说,他出身于农民家庭,特别能体会农民工兄弟拿不到工资就回不了家的苦楚。每当看到农民工兄弟领到工资,他的心里比自己领工资都高兴。
谢明利的领导还讲了一个细节:去年冬天,谢明利的父亲因病住院,支队的同事多次去医院看望老人,但都没有见到谢明利的人影。每次他的父亲都会为儿子说话:“让他忙正事吧,我这儿有医生、护士呢。”
当忠孝难两全时,谢明利毅然选择了忠于职守,献身劳动保障监察事业,践行一名劳动监察执法者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