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突访伊拉克
深化改革 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用好互联网的魔力
美国加州洛杉矶学区解除炸弹威胁 900余所学校复课
要闻简报
俄美军方商讨合作打击“伊斯兰国”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改革 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作者:本报记者 曾琳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众所周知,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

  面对这一世界“顽疾”,我市医改开出“焦作处方”,多年来投入医改资金近40亿元,剑指百姓医疗难题,用较短的时间编制了一个覆盖怀川百姓的健康保障网,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医改成果。

  “今年5月,我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此举又将续写我市深化医改、强医惠民的新篇章。”市卫计委主任宁继学对我市医改工作信心满满。

  拥有“家庭责任医生”是普通百姓梦寐以求的奢望。而如今,在我市许多寻常百姓家中这种梦想已成现实。

  我市是全国确定的10个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围绕“6+x”内容进行探索,加快组建分工合作的服务团队、推行防治结合的契约服务、实行人头包干的支付制度、建立服务导向的分配机制、形成自由选择的竞争机制、构建分级诊疗的协作模式6项改革工作,并在全市推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初步形成了全科医生按签约居民数获得服务费为基础的新激励机制,完善了全科医生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取得“签约居民得实惠、签约医生受鼓舞、服务模式得转变、机制创新得发展”的改革成果。目前,我市已注册全科医师227人,组建了180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只要签一份《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就可以享受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的22项医疗卫生服务,这就是我市“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带来的福音。目前,我市已有12.6万户家庭共计54.1万名居民享受到了这一医改红利。

  通过“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使居民享受到了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实现了75%的城镇居民首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康复期下转率由以前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5%。“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格局逐渐形成,也使我市全科医生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群众和社会的期待。

  2014年11月,市卫计委用市场模式引进独立的第三方调解,疏导、化解和畅通医患纠纷解决渠道,组建了新医调委,拥有一个近400名专家参与的综合评鉴智库,建立了符合我市实际的以调赔结合和保、调、赔、认、防“五位一体”的医患矛盾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

  新医调委自组建以来,共接待医疗纠纷咨询120起,受理医疗纠纷104起,其中成功调解65起,正在调解23起,结案率63%。经调解后累计赔偿患者金额529万元。今年年初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围堵医院”等恶性医闹事件。

  “去年年底以来,医院发生的11起医疗纠纷,都通过市医调委得以解决,我一一电话回访了患者家属,他们都很满意。”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邢和平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病人满意,医院也满意。调赔机制确实对医院帮助很大,有效地化解了医患矛盾。”邢和平说。

  社会公信力是医疗纠纷调解组织的“生命线”,能否化解纠纷,关键在于能否保持中立和专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强第三方调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减少反悔,调解在程序中还增加了诉调对接和司法确认环节,通过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医疗纠纷诉调对接,在山阳区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保证了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的及时性和公信力。医疗纠纷解决难的根本问题,说到底是赔偿问题。那么,医疗机构面对高额的赔偿如何解决呢?原来,我市的许多二、三级医院,都投了由江泰公司为我市特别定制的医疗责任保险。

  医患矛盾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让我市成功走出了一条有效处理医患纠纷的新路子,重构和谐医患关系,受到了医患双方和社会的欢迎,被市民誉为医患纠纷的“焦作解法”。

  “农民看病找政府报销,这样的好事以前我们可是从来没想过。”新农合惠民好政策深深铭刻在群众的心上。

  为了让新农合制度更便捷、更惠民,我市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例提高到70%左右,积极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并实现了省级统筹。随着补偿方案的不断完善,我市在保障基金安全、简化报销程序、严管医疗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从单病种限价、按病种付费到总额预付,为确保参合农民的切实利益,我市一直在探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在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施总额预付,实现了医疗机构由被动控费向主动控费的转变,保障了参合农民的权益,确保了新农合的基金安全。为保障新农合安全健康运行,我市还推行新农合定期运行分析通报制、新农合运行分析例会制,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新农合工作,健全新农合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全方位巩固强化新农合的监督管理,逐步实现焦作市新农合补偿政策统一、经办模式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监管统一、经办流程统一、信息管理统一,有效规范了新农合制度,实现了政策衔接“无缝隙”、制度覆盖“无盲点”,确保参合群众公平受益。

  “参合农民住院不用先缴押金,治疗期间也不会再被催费,出院只缴纳自付部分。”在降低药价、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同时,我市还全面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的新型诊疗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补偿多了、看病方便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更高了。目前,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260.85万人,参合率达98.5%。筹资标准提升到470元,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保障达到35种,省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即时结报,简化了报销程序。据统计,全年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9.28亿元,补偿参合农民1336万人次,补偿金额达到6万元的271人,达到10万元的79人,达到15万元的17人,达到20万元的4人。

  为进一步减轻农村重大疾病患者的就医负担,我市卫生计生部门引进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对农村重大疾病患者实行二次报销。2014年10月1日,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启动。

  新农合大病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由新农合统筹基金支付,不再额外向农村居民收取费用。2014年、2015年,按照省卫计委确定的人均16元筹集标准,我市分别上解省新农合管理中心资金4173.74万元、4191.98万元。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我市当年参合人员。筹资时尚未出生、错过缴费时限而未能参合的婴儿,出生当年凭参合母亲身份享受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保障范围为参合人员在参合年度内住院累计发生的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年度内,参合人员住院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部分,新农合大病保险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

  2014年度,我市大病保险起付线为1.5万元,起付线以上部分实行分段补偿,起付线至5万元(含5万元)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补偿,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按55%的比例给予补偿,10万元以上部分按65%的比例给予补偿。在省外住院的参合患者,经新农合补偿后其自付医疗费用的70%视作合规自付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年度内,参合患者(含多次住院参合患者)只支付一次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只参加一次大病保险补偿,当次剩余费用不重复参与补偿计算。

  新农合大病保险与新农合运行年度相一致,自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大病保险年度封顶线为30万元。

  截至目前,我市已补偿大病保险参合患者11454人次,补偿金额4200.25万元。其中,2014年补偿4505人次,补偿金额2047.24万元;2015年补偿6949人次,补偿金额2153.01万元。

  如今,多数农民看病不再难,有病不再拖,没有了后顾之忧,提高的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是幸福指数。

  “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县级公立医院的龙头带动,更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的协调配合,要通过综合改革,完善健康服务体系,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今年5月,副省长王艳玲在调研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时提出具体要求。

  深化医改是重大民生问题,让更多百姓得到实惠,让基层医疗回归公益!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县、乡级医疗机构管理、人事、分配、补偿等机制的一系列改革。我市三年来累计投入2.6亿元,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焦作医改给百姓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药价的“跳水”和就医负担的明显减轻。资料显示,我市2178个村卫生室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了50%以上。不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00%使用基本药物,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也不低于70%。在县、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切断了药品经销商和医院、医生之间存在的不当利益链,降低了药品价格,有效解决了以药养医和过度用药问题。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重要参与者,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同时,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增加医疗机构活力?我市在改革中探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并建立新的考核与绩效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医疗机构得到发展。

  药价降下来了,看病的群众增多了。统计显示,与实行县域综合医改前相比,焦作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人次分别上升了17.7%、17%,门诊次均费用下降2%,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

  医改中,那些透着政府浓浓关爱的举措,惠及广大群众,彰显了卫生改革发展的成果,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在我市医改的带动下,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了,享受到了更多的健康红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