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广泛应用,推动社会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相互并存的多维传播时代,即“泛媒体时代”。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观点交流交锋频繁,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多变,新闻从业者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观念与学说的理论体系,并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都一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确把握当今时代特点和媒体发展态势,多次对新闻宣传工作和文化传媒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深化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的时代内容,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和完善,是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对我国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泛媒体时代”新闻事业面临的新问题
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增加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手段,为社会公众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地推进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社会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和宣泄情绪提供了自由平台。但新兴媒体的舆论导向有时候带有片面性和非理性,容易引发社会舆情危机。而传统媒体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敏感问题有时候发声不及时,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减弱。总的来看,新闻事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虚假新闻泛滥。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从新闻发布的源头上留下虚假新闻、不实信息隐患。新兴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虚假新闻一旦传播就很难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控制。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抢时间、争“彩头”,对新兴媒体的爆料不核实、不求证,“复制+粘贴”便发稿,助长了虚假新闻的传播,给社会和公众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引导舆论的难度加大。新兴媒体话语的自由化和非理性,为社会舆论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舆论暴力”“媒体审判”等现象屡禁不止。新兴媒体新闻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和社会传播的虚拟性,使舆论表达具有情绪化和非理性倾向。当情绪化的言论一旦超越道德文明所能承受的底线,便升级为“舆论暴力”。另外,新兴媒体拓宽了公众参与监督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渠道,使舆论监督“越位”现象越来越多,通过新兴媒体平台产生的“媒体审判”会在民众中自发进行,甚至演化为现实中的侵扰,从而影响舆论导向和司法公正。
三是传统媒体的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媒体大都是自收自支的国有事业单位,创收渠道单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再者,新老媒体的融合存在投入成本和经济效益不成正比的现象,影响了传统媒体融合新兴媒体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传统媒体引导舆论的社会作用。
突出“六个坚持”,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动摇
在“泛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的是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原则、坚持客观真实原则、坚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自觉承担媒体社会责任,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是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着新闻体制。在我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坚持新闻工作的人民性原则。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人民是新闻媒体活跃和多彩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性原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新闻从业者要按照“三贴近”原则,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平和心态躬身聆听人民群众直接的诉求,弄清群众真实的想法、情绪、心态、愿望,深切感知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在与基层群众的平等交流和深入沟通中号准社会脉象,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盼所求。要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深入引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暖人,更好地释疑解惑、凝聚共识。
三是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关系,不仅要真实准确地报道单个事实,而且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科学把握报道的数量、结构、基调、趋势,反映社会的本质、主流和发展方向,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的主流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要传播社会主流声音,剔除社会杂音,特别是要杜绝为了收视率、收听率、订阅率庸俗迎合。
四是要坚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传播规律是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和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法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就是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工作,不断创新观念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新闻传播规律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变化,需要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自觉遵循、主动运用。
五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热点难点问题频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更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首先要把握好政治导向,全面科学地分析形势,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其次要把握好思想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审美导向,倡导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六是要坚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有机成分,自觉承担、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是对媒体的基本要求。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肃认真地评估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