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多次在我市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中见过舞台上的霍卫民,他那俊朗沉稳的形象、智慧且饱含真情的主持风格令人过目难忘。可谁又知道,他除了主持人的身份外,还是一名导演和演员。日前,由他主演的剧情悬疑类电影《心迷宫》已在全国院线上映。
今年62岁的霍卫民,最早是焦作文工团的话剧演员,1985年调入市群众艺术馆戏剧曲艺部从事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完成了由专业演员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的华丽转身。回顾40多年的艺术之路,他感慨道:“这辈子我做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还能用来养家糊口,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走进市群艺馆戏剧曲艺部的办公室,房间不大却井然有序。除去几件简单的办公桌椅和墙上的几幅剧照外,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墙上的一幅字“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看得出,这就是霍卫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霍卫民在天津出生,从小在北京生活,父母都是河北人。1950年,他父母搬迁到了焦作。后来,霍卫民来到焦作和父母一起生活。读初中的时候,他是学校的宣传队队长,经常组织学校的文艺活动。1978年,霍卫民加入焦作文工团,担任话剧主要演员。1985年,霍卫民调入市群众艺术馆,从事指导各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交流工作。一个是专业演员,一个是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条线。如何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为此,他认真研究工作职能,深入调研我市群众文化工作,从主演到导演,连编带导带演,改编和创作出了如《锅碗瓢盆交响曲》等一批戏剧作品,并组织群众演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世上人做事,大体有三种情形:一种人光说不做,耍嘴功夫。当然,能成为苏秦、张仪之类的人物也算不错。第二种人是说功大于做功,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形容是比较贴切的。第三种人是做功大于说功,让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霍卫民是一位习惯于让作品说话的艺术家。他在市文工团主演的话剧《于无声处》《一双绣花鞋》《谁是强者》以及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时主演的前苏联话剧《虾与鳄鱼》莎士比亚名著《仲夏夜之梦》备受观众欢迎,受河南省话剧院之邀,他表演的话剧《太行山人》《百姓书记》《浪涛碧海》和影视剧《好爹好娘》《天高地厚》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他导演的中国·焦作第三、四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和小戏曲《挪界石》、小歌剧《爱的奉献》等作品,都一一阐释和印证了他是一位会做事、能做事、善于做事的艺术家。他创意、导演的2008年首届中国·武陟黄河休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怀风河韵》,处处渗透着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这片热土的无限情怀。此种创作如若没有文化根基、没有艺术大家的气度,如果不是超凡脱俗之人、没有深邃思想的穿透力,是难以担当起来的,也是难以成型的。
无论是作为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个人,霍卫民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感。有一次,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发现朋友的孩子竟不知道什么是话剧。他对那个孩子说:“伯伯一定让你知道什么是话剧。”于是,2003年他筹资数万元编排了一部大型儿童话剧《红领巾》,在市人民会堂连演了23场,用高雅的艺术形式使我市的中、小学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戏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如今,霍卫民已经从市群众艺术馆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经常应邀担任我市举办的大型文体活动主持人。同时,他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霍视利觉戏剧艺术工作坊。今年,他编排了一部童话剧《丑小鸭》,六一期间为我市儿童奉上了一道节日大餐。目前,霍卫民正与西部电影集团(原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筹拍一部由他本人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主旋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