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说:如果要让一个人孤独,那就让他看天上的星星。我却想说,如若心怀忧伤,纵然隐尽星月光辉,孤独依然会黑洞般将你吞噬。
年末已至,盘算即将逝去的一年光阴,近60万字的疲累吐丝后,孤独开始肆虐出击。虽然我并不排斥孤独,甚至有些享受它的洁净和崇高感,但在仓皇岁月里扬鞭疾驰太久的话,心里难免会尘烟满地,希望有人可以驾舟吹箫而来,抵达内心里塌陷的那处温软。
于是约了三两个好友,随意走进闹市一隅的一家咖啡馆。谁料映入眼帘的,却是如此的朴素和贴近自然——木楼梯,木地板,牛仔布料和草编装饰的椅子,阳光穿过屋顶巨大的采光天窗,散银碎玉般洒了我们一身……站在那里,仿佛伸手就可触及大自然的肌肤,探寻到它的呼吸。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座位与座位之间的隔断竟然是一个个码满各种图书的书架。而书,是我们面对喧嚣世界的铠甲,保护我们的迷茫,脆弱和孤独。
我想,再喧闹的声音到这里都可以静止吧?再孤独的灵魂到这里都能找到伴儿吧?便好奇地开始寻找,终于在点单上发现了隐藏的店名——咖啡陪你。
“陪你”,多么温暖而窝心的两个字,仿佛清冷中贴身披上的一件棉布衣衫。试问世间谁能真正独抗心间凄楚,而不需要陪伴?
找一处阳光正盛的窗前落座。或许是环境因素,向来失眠浅梦的我,竟然破天荒要了杯偏苦的拿铁。
爱书之人的共性是——遇到书,就像小铁片儿遭遇了强磁场。我们的眼睛被书架上的书香诱惑着挪移不开。我从书架中抽出了萨冈的《冷水中的一点阳光》一边翻看一边和文友们讨论,这个风格独特的法国女作家,仍以惯有的晦涩笔调,讲述了一个与爱情有染的灰色故事,但我喜欢她这种在刀尖和情绪上跳舞的文字。
文友们也纷纷抽出川端康成的《雪国》、杜拉斯的《夏夜十点半钟》以及於梨华的《飘零归何处》,大家津津有味地品读着,评论着,伴着书香,品尝着老板娘为我们精心准备的饮品和美味。
阅读是一把神秘的钥匙,轻易就能打开人与人之间那扇冷冰冰的铁门。
我们聊读书,聊人生,聊社会,聊锅碗瓢盆的琐碎,时间的针脚于不知不觉间匀匀前行,两个多小时的“陪你”慢时光从眼前缓缓滑过。转瞬已是午后,我们几个有午睡习惯的人,今天竟然毫无困顿。
此时窗外阳光煦暖,和风习习,冬日的寒冷竟然缺了席……我想,这可能就是人心与人心的靠近而合并出来的力量,带给人愉悦和生机。
生命里处处蛰伏着忧伤和颓废,却更潜藏着葳蕤生机。无人不想做更精彩的自己,这就需要适时更换土壤和悉心浇灌。没有谁注定一世持久得大红大紫,困惑、软弱、失意、创伤等总会伺机侵袭,人与人之间毫无利益地走近与交往,是更新和壮大自己的良机,让心情御风而飞。
共同的书香情怀使我们更宁静,安详;日子更清简自如,使人多了一分明净和慈悲。让孤独的灵魂在独处时自醒,共处时澄澈和明亮。慢腾腾的往常时光,蓦然多了几分丰富和热烈。
在这个寒冬,我们借桃花的名义,潜回了春天和往事。
感谢这个咖啡陪你、书香伴我的午间时光。
我相信,一转身,便是满街的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