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热的关键词是“经济发展新常态”,那么,今年这个词就一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者重在精确总结问题,后者志在完美解决问题。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何谓经济新常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详细列举了其九大特点。用一句大白话来总结,就是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放地发展了。可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对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自然是与需求侧相对。投资、出口、消费是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需求似乎严重不足。可是,看看每年成倍增长的出境旅游数据,看看国人在境外不断刷新的消费纪录,我们就能发现,原来不是没有需求或者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或者说是供需错配。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而供给侧管理认为,根本不需要所谓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换言之,简单的刺激需求,并没有用,关键是要改革供给,在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供给侧四大要素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显然,供给侧改革是一种新的改革思路,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都是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手段。在供给侧改革的语境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好,股市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也好,户籍制度改革化解地产库存也好,今年影响我们生活的各种重要变化,其实都能折射出明显的政策导向。
更重要的是,新常态下的“经济病灶”变得更加清楚,“歼灭战”的目标变得异常明确,总结起来,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五大改革任务其实正是供给侧改革在今年的具体目标。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大举措,也是企业前进的大机遇,更是公众眺望未来的大窗口。你在其中准备扮演何种角色,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属于你个人明日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