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博爱县卫生局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求创新”的工作思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为抓手,重点抓好医疗服务和监管、基层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控、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卫生应急等工作,使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
关口前移,“治未病”能力逐步提升。该县积极实施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防病关口前移,定期对65岁以上老年人、妇儿、高血压、糖尿病等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完善健康档案,保障群众健康状况“有据可查”。目前,该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率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88%和87.9%;一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清化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达到省级数字化门诊标准,许良镇卫生院、磨头镇卫生院通过了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验收;癫痫病管理治疗项目在全省名列前茅,代表河南省接受国家项目办督导检查。近日,该县疾病控制中心在市第三届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龙头引领,县域医疗联合初见成效。该县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联合合作协议,县人民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在此基础上,该县不断丰富县域医疗联合内涵建设,建立完善医疗联合、义诊帮扶、药师查房、培训等制度和台账,完善上转、下送工作制度和各项优惠措施,上级医院定期组织专家、业务骨干到基层坐诊、授课、指导工作,医疗联合建设日趋完善。同时,该县人民医院成立了由30余名专家组成的义诊帮扶团,采取驻点服务、帮扶带教、业务指导、送医下乡等方式,开展每月一个乡镇、每周一次的帮扶活动。截至目前,该县接受郑州市骨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以及91中心医院对口帮扶10次;对乡镇卫生院坐诊帮扶63次,开展大型义诊活动13次,受益群众达2900余人。另外,该县还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进修人员23人,业务讲课22次;各乡镇卫生院结合实际聘请市级医疗机构内、外、妇、儿科等专家到卫生院坐诊,群众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医疗服务。
枢纽完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夯实基层服务能力。该县以卫生院为平台,以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支撑,实现由单纯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引导群众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同时,该县结合各乡镇卫生院实际,制订签约服务方案和签约流程,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护士和乡村医生为成员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老、幼、孕、残、慢性病人群为重点,采取责任分工、分片包村、包户包人的形式开展工作,每个团队签约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成员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凸显最大价值。目前,该县共组建团队82个,签约服务5.9万余人,签约率达15.6%,超过市定目标。
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该县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加强系统内涵建设,先后开展了“人民满意”医疗机构评选和“最美乡医”评选活动,立正气、树新风,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同时,该县在医疗机构中开展了“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出一件精品”活动,注重加强医患沟通,注重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网底建设,筑牢三级卫生保健网。该县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生管理制度,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保障乡村医生收入待遇,优化乡村医生执业环境。同时,该县完成了村卫生室换证工作,建立了村卫生室公示制度,将合格村卫生室分别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进行公示,引导群众安全就医。另外,该县还及时核发公共卫生、基本药物、一般诊疗费等补助,保障乡村医生待遇;分三批对464名村医进行卫生应急、信息录入等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了乡村医生的队伍素质,群众在基层就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基本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
(王晓波 侯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