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某学院一名大三男生跳楼身亡。死者当天查询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三门功课中有一门没过,离及格线差6分,这已是他第四次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了。该男生的遗书就写在会计从业资格准考证上,交代财产,向父母道歉。
(据《楚天都市报》)
无独有偶。日前,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东北“熊孩子”给妈妈撂话:“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极端事例,引起公众关注,让无数家长担忧的是,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几个孩子的行为或令人发指,或令人惋惜,但都能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物质上的富足不代表精神上的强大。林森浩选择极端方式杀害“关系还可以”的大学室友,说明他心胸狭窄、行为偏执、缺乏自控能力;以自杀威胁父母不生二胎的小朋友,暴露出孩子的自私心理;因考试受挫跳楼自杀的大学生,则暴露了他面对挫折时的脆弱心理。
近年来,类似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我们不能简单将其归结为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不到位。因为教育分很多层面,如果我们抓不住问题本质,泛泛谈教育,只会让类似事件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这一点往往被家长和学校忽视,从而让他们内心陷入孤独,苦恼无法排解,直至做出极端行为。
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这一代孩子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但正因为如此,使不少孩子成了家庭的绝对中心,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分享、狭隘偏执,更经受不了挫折。特别在压力面前,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伤害他人、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这说明现在的孩子从小缺少挫折教育,自身抗压能力需要加强。
避免孩子走向极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教他们排解压力的方式,使他们心理保持健康状态。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要让孩子有渊博的学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还要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学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