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吴全真:“雕”出怀川好文化
把焦作建设成全球太极拳爱好者寻根问拳的圣地
闲街: 打造我市“旅游+文化”新高地
我市七幅作品获优秀奖
焦作豫剧新秀拜师菅爱梅
李卫霞: “绣”成焦作好山水
“中原文化大舞台”优秀剧目展演闭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卫霞: “绣”成焦作好山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您见过把刺绣和山水摄影完美结合的作品吗?我市刺绣大师李卫霞推陈出新,把刺绣这门民间传统工艺与山水摄影作品巧妙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焦作山水写真刺绣的新领域。

  12月20日下午,记者跟随着一群游客步入闲街的山阳绣庄产品陈列馆,大家的目光顿时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写真刺绣吸引。别具一格的山水写真刺绣作品,仿佛令人置身于焦作山水长廊之中。这些以焦作山水为主要内容的山水写真刺绣是由山阳绣庄创始人李卫霞潜心研究创制的。

  李卫霞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自幼酷爱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20世纪90年代末,焦作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目标,沉寂了千万年的焦作山水开始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焦作的民间刺绣技法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焦作山水走向世界,为什么不把焦作山水通过刺绣的方式表现出来呢?”李卫霞想。

  之后的四五年间,李卫霞日日埋头绣架前,夜夜灯下飞彩线,精挑细选各种色线,反复试用各种针法。齐针、乱针、抢针、套针、滚针、轮廓针,70多种针法在勾勒山水中反复试用;桃红、果绿、杏黄、天蓝,300多种彩线在描绘景色时精挑细选;为了保持层次丰富、细节完美、色彩逼真,有时一根丝线要劈成80份,其直径仅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五分之一。

  令李卫霞记忆犹新的是《云台天瀑》的制作过程。这幅作品她绣了整整15个月,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5个小时。那时候,她每天都在研究针法和色线搭配,一年多时间试用了20多种针法、百余种不同颜色的丝线,拆拆改改无数次,废次品就有20幅。

  十年磨一剑。正是李卫霞的精益求精才使山的雄奇与水的灵秀开始跃然于绣布之上,景物的立体感越来越强,画面的层次变化越来越丰富,色彩的绣绘越来越逼真。业内人士惊叹,江南刺绣以精细著称,而焦作的山水写真绣品具有北方刺绣的大气且不失秀美,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李卫霞的山水写真刺绣已跻身全国名绣行列。她的山水写真刺绣作品不仅在全国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而且还获得了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中南六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一等奖、焦作市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定点指定产品等诸多荣誉。

  目前,李卫霞一直在做山水写真刺绣的推广与培训工作,想把山水写真刺绣的绣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她说:“希望更多的人把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刺绣传承下去,以热爱家乡、描绘家乡为动力,把山阳刺绣艺术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