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品味“留余”
冬景诗词五首
难落实
惠民政策要“惠”到实处
变味的微信群
铲除考试作弊须法律利剑出鞘
“焦作市硬笔书法教育基地” 授牌仪式在南张羌学校举行
爱的黄金时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铲除考试作弊须法律利剑出鞘

作者:□姜伟超 付昊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刚结束,教育部便接到举报,称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有泄题之嫌。另外,湖北查出300多人作弊,多个作弊团伙被端。

  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作弊入刑”。日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拟加大对作弊考生的处罚。在立法源头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的背景下,不法分子依旧顶风而上,说明治理考试作弊难度之大。因此,应绷紧从严执法这根弦。

  已查处案件表明,高度组织化的考试作弊近年多发高发。过去在有些考试中,堡垒在考前就已经被内外结合攻破。之所以屡屡失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作弊行为惩处的法律条款不完善,对参与作弊的国家工作人员大多只能根据相关制度和规定,用行政手段予以惩处,不足以形成震慑。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让日益完善的相关法律切实落地,是遏制作弊现象多发的关键。就拿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来说,考题是否存在泄漏、从哪个环节泄漏、谁泄漏的,都要依法查清楚;对涉嫌参与作弊的国家工作人员,要依法做好内部处理和司法处理的衔接,防止以罚代刑;对作弊团伙要注重“行刑衔接”,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在法律规定下从严惩处。

  同时还应看到,作弊既是违法,也是失信。法治和诚信建设应齐头并进。应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让心存侥幸者在受到法律惩处的同时,也为失信承担代价。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公平干净的考试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