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伟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有多大?从温县产业集聚区的一组数字可管窥一斑:今年1~10月,温县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59.9亿元,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4亿元,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3亿元,增长29.7%。
不仅如此,该集聚区目前全省综合排名由2010年的第一百零一位跃升到2014年的第四十二位,发展指数居全省第四十位、全市第一位,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区、河南省最具投资法制环境产业集聚区、科技部中国创新驿站河南省区域站点。
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区这一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该集聚区采取育集群、延链条、强科技、抓环境四措并举,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其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
为培育产业集群,该集聚区绘制招商图谱,实施精准招商,实行“五评制度”(度评、法评、税评、环评、安评),重点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先后引进大咖食品、中原电商城、海旺国贸城等项目152个,总投资956亿元,已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其中,该产业集聚区中的焦作市怀鑫饮品有限公司、河南兴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亿腾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庆文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喜获焦作市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与此同时,该集聚区持续开展建链、强链、补链培育活动,积极引导优势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产品优势,已形成了国内知名的调味香精、特高压电力施工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实施引智工程和品牌示范战略,加强与中国工程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联络,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拥有各类技术研发中心23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6个,发明专利105项。
面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该集聚区建立领导分包、政企互动、环境保障、督查问责等四项推进机制和重点项目服务清单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积极打造最优发展环境。除此之外,该集聚区还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建立了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推行项目证照代办制,全程为企业代办行政审批事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一切手续从简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