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铁工程”的幕后英雄
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不走过场
转型升级 拓新路
瑞丰纸业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小底村:精准发力做大樱桃产业
焦作迎宾馆举办怀川文化大讲堂
图片新闻
我市两企业 明年生皮进口量调增八成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底村:精准发力做大樱桃产业
本报记者 原文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曾是太行山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随着樱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已成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小底村是如何将樱桃种植做成大产业进而实现快速脱贫的呢?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崇波说,正是因为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准发力,才使得小底村短短几年就彻底拔掉了“穷根”。

  小底村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290余户1150余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多年前,当地群众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但由于山区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较低,经济收入微薄,群众始终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2008年,为了让乡亲们摆脱种地靠天收的困境,该村积极向上级扶贫部门申请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0余万元,购置樱桃树苗13500余株,建立了占地350余亩的观光采摘园。“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里就有少数人尝试种植樱桃等果树,每年都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村里发展果树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吴崇波说,尤其是青天河景区的开发,为小底村林果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

  2009年,为了促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该村又成立了春冠樱桃专业合作社,采用统一购苗、统一果树管理、统一销售的办法,帮助果农在提高果实品质的同时,迅速打开销路。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11年起,该村紧紧围绕林果业发展,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扶贫开发项目,整修、硬化园区及村内道路35000余米,硬化樱桃超市地面600余平方米,修缮容积1200立方米和800立方米的蓄水池各一个,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园区环境。

  2012年,小底村为了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再次向上级部门申请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0余万元,购置樱桃树苗15000余株,扩大种植面积300余亩。由于小底村地处通往青天河景区的旅游要道,每年到小底村采摘樱桃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些看到效益的果农也开始自行扩大种植规模。“目前,俺村的樱桃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1100余亩,达到人均一亩。”吴崇波告诉记者,村里有一部分农户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亩以上,每年可收入近10万元。

  该村村民吴明建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之一,2013年樱桃丰收的季节,他家樱桃园里挂果的樱桃树面积只有1.5亩,而到了今年樱桃丰收的季节,他家樱桃园里挂果的樱桃树面积接近7亩。吴明建告诉记者,如今,每年到村里来采摘樱桃的游客很多,销路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今年樱桃成熟前夕,该村积极借助博爱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鼓励果农通过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开设网店,并积极与顺丰速递等快递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在樱桃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就已经通过网络,以每公斤80元的价格,在俺村预订了一部分樱桃。等到樱桃完全成熟时,我们就通过快递将这些樱桃及时送到客商手中。”吴崇波说,随着小底樱桃的名气越来越大,果农们已经通过电商实现了订单销售,未来的销售前景还会更加广阔。

  记者点评:小底村虽然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但是小底村人却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团结奋进的小底村人在该村两委会班子的带领下,依托优势资源,快速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致富。但是,脱贫致富并不是小底村人的最终目标,他们没有沾沾自喜、安于现状,而是更加奋发图强。“小底经验”证明:只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