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焦铁路正式开通
多条高铁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焦作直达北京高铁即将运营
2015年6月26日7时15分,位于郑州火车站7站台的C2900“和谐”号动车,在一阵嘹亮的汽笛声中徐徐启动。这标志着郑焦铁路正式开通,焦作368万人民梦想成真,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已经到来。
郑焦铁路全长77.785公里,为双线有砟重型轨道,设计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共设六站,是河南省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也是郑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城市群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以及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郑州至太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市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为目标,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十”字形快速铁路网。其中,郑太高铁焦作—太原段预计2016年动工,新乡—焦作—济源城际铁路已获国家批复,云台山支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中。
12月30日,郑焦城际铁路焦作站南广场开工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建设期为22个月,总投资约2.5亿元。
从2016年1月10日起,焦作直达北京西站高铁将正式运营,结束我市没有始发北京列车的历史。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践行“三严三实” 建立巡察体系
2015年,我市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活动、“4+4+2”党建制度体系构建、巡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工作。
我市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三查三保”活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三查三保”活动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
我市积极构建“4+4+2”党建制度体系,在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在县级以上机关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干部选拔任用和反腐倡廉“四项基础制度”,在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权力机关建立健全权力规范运行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检查问责两项机制,努力形成管党治党、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5月29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五个巡察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在推动巡察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随后,我市开展两轮巡察工作。
城市水系建设成效显现
河流水质在全省排名靠前
在2015年河南城市主要河流水质季度排名中,我市龙源湖、大沙河多次排在前十位。这是我市倾力推进水系建设的喜人成果。
四年前,市委、市政府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打造现代文明城市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打造城市水系,建设“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新焦作的战略构想。城市水系规划西起中南路到焦晋高速公路,东至东海大道,北起影视路到焦辉路,南至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214平方公里,总投资66.9亿元,远景目标是“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构建大生态、惠及大民生”。
经过四年建设,城市水系外部大连通已经基本实现,引黄入焦干渠工程、引丹入焦工程均建成通水,孤山、龙寺、圆融、影视湖水库2016年可望建成,两座南水北调总干渠调蓄水库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一幅“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蓝图已然揭开神秘面纱,绽放迷人风采。
共享太极 共享健康
“一赛一节”成功举办 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
2015年,我市围绕打造“中国养生地、世界太极城”的战略构想,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积极弘扬太极文化。
8月20日至2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旅游局、焦作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15云台山旅游节在市太极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456支代表队5016名运动员参赛。同时,我市举行了国际太极拳精英大奖赛、首届太极文化产品博览会、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相约云台”中国名山暨河南旅游产品现场展示等活动。
10月18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启动仪式在主会场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用太极诠释阴阳,用太极展示健康。这是我市全力打造“中国养生地、世界太极城”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我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部署,对于推动太极拳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城区供热取得实质进展
通过“2015蓝天雷霆”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城区供热三年攻坚行动等,我市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015年5月,我市启动“2015蓝天雷霆”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建筑拆迁施工扬尘污染、道路交通扬尘污染、黄标车限行淘汰、露天有烟烧烤清理整顿和餐饮门店油烟整治及清洁能源改造防反弹、集中供热供气建设和燃煤锅炉、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秸秆等废弃物焚烧、重点区域扬尘污染、北部山区生态环境10项专项治理活动,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联动、网格管理、督导督查、考核奖惩、社会监督6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尽快改善空气质量,还百姓以蓝天碧水。8月31日,我市启动“实施最高一级应急减排措施”,同时开展了“环保督查零点行动”。
城区供热三年攻坚行动取得实质进展,我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2014年的20%,一年内提高到40%;供热主干管网覆盖率由20%提高到78%,实现历史性提升。
焦作搭上 地方立法“头班车”
成为《立法法》修改后
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
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有关决定,焦作市、南阳市自2015年7月30日起,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使得我市成为《立法法》修改后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对于推进我市法治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立法法》修改之前,我省仅有郑州、洛阳具有地方立法权。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了《立法法》,决定分批次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时间,由省人大常委会根据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立法需求和立法能力确定。在全省首批被确定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开启了我市地方立法的新征程,掀开了我市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对于推进我市法治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今后,我市可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推动和规范作用,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
“中国优质小麦之都” 花落焦作
夏粮生产“十三连增”
2015年8月初,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致函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焦作市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这是继“中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市”“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荣誉之后,我市在农业和粮食生产方面获得的又一殊荣。
我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有精耕细作的种植传统,优质、高产、稳产是我市粮食生产的独特优势。为了全面提升焦作粮食特别是焦作小麦的知名度和价值,市粮食部门于2013年提出了培育和打造焦作粮食品牌的口号,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品牌创建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2014年年底,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专家组专程来我市实地考察,经综合考评,随后命名焦作市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
2015年,我市夏粮生产在连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全市27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比上年增产8.3公斤,达到破纪录的565.9公斤,实现夏粮生产“十三连增”。
“双创”行动 力推电商产业发展
农民积极创业创新 电商产业方兴未艾
我市启动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洪流,有力推动了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5年,一个以创业、创新为主轴的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在我市启动,市委、市政府组织动员农村生力军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洪流,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成100个农业主导产业突出的创效型产业村,发展1000个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创新型企业,培育10000个诚信经营、带动作用明显的创业型农民,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焦作。
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发展体量和速度均居全省前列。目前,“一园、一区、两港、多点”(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焦作市商务中心区,中站区物流金融港、武陟县干线公铁物流港,分布在各县市区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集群)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电子商务给孟州市桑坡村带来新的商机,700余家网店、3000多个微商通过网络让这里的皮毛产品远销海内外,年销售额达2亿元,桑坡村被誉为“中原淘宝第一村”。
经济转型发展 步伐加快
焦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产业集聚区保持高速增长
传统产业依靠技术升级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5年10月份,经国务院批复,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的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高新区从1999年成立以来,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下,逐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我市的产业集聚区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呈现出由政策和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由制造型产业集聚区向研发型产业集聚区、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商向产业培育和创业孵化、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四个鲜明的转变,传统产业依靠技术升级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峥嵘初现,新的平台体系和产业体系业已形成,成为引领焦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郑焦互联互通 再添大动脉
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
及连接线工程(焦作境)启动
2015年12月8日,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焦作境)建设动员会在市会议中心举行,标志着该工程前期的征迁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南北纵线兴隆—阳江(国道234)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华北与华南的一条运输大通道,也是河南省南北向重要综合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部PPP试点项目、河南省2015年A类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新增国道234跨越黄河的咽喉之处,既是连接我市和郑州市西部的重要通道,又是河南省积极推进的国道断头路项目,它的建设将直接打通我市的南大门,对完善河南省普通公路网结构、加快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强化我市的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经济辐射能力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焦作市新闻学会评选)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