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怀川“文化+”蓄势发力
笔墨春秋写华章
“国宝”寨卜昌将成“焦作民居第一村”
陈宝星被聘为中国诗歌学会 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
欢聚一堂话怀梆
我市举行纪念毛主席 诞辰122周年诗歌朗诵会
市迎新春手风琴音乐会将举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欢聚一堂话怀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杨帆)2015年12月29日,沁阳市怀梆剧团建团6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座谈会在沁阳市神农山多功能厅举行,来自省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保护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焦作、新乡、济源等地及沁阳本土热爱怀梆艺术的社会各界朋友,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探讨怀梆艺术发展大计。

  据了解,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因起源于古怀庆府(今沁阳),故称怀梆,亦称怀庆梆子、老怀梆。怀梆始于明末,清朝成形,清至民国时期成熟,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怀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55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备案,批准成立沁阳怀梆剧团,为国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2012年沁阳怀梆剧团更名为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要负责开展怀梆艺术研究、保护、传承工作,负责优秀怀梆剧目的创作、生产、演出。

  60年来,沁阳怀梆剧团根植于沁阳“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块沃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怀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编排演出传统戏、现代戏300多部。怀梆剧团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怀梆艺术专业表演团体,创作出了以现代怀梆戏《王东明》《好媳妇》《姐妹花》为代表的精品力作,先后荣获了全省戏曲大赛金奖、一等奖,且《王东明》《好媳妇》入选了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同时,沁阳怀梆剧团还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怀梆艺术家,使“沁阳怀梆”这一艺术品牌唱响了全国,极大提高了沁阳文化的知名度,为沁阳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座谈会上,专家建议,沁阳市可以依托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这一国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在传承怀梆艺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成立怀梆艺术研究会、怀梆艺术研究交流中心等组织机构,为怀梆艺术的发扬光大提供组织保证。同时,希望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按照文艺创作的规律,创作出更多的植根于怀府大地这块丰厚沃土的艺术精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