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去年以来,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一个战略、四项重点、十大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产业集聚区建设“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以工业为主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目前,该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从业人员4.6万人,形成了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关联企业年产值140亿元,新材料关联企业年产值20亿元。继2014年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之后,去年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在追赶“国家队”中取得佳绩。
抢抓政策机遇。示范区落实好省、市关于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支持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对照市委关于稳增长的29条措施和市政府的八大专项行动计划,聘请3家咨询公司专题谋划企业对外合作项目和向上争取项目,共编制项目69个。除转移支付外,去年争取到位资金2.76亿元。
强化投资拉动。示范区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该区在建项目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个、续建项目42个,到去年年底,56个项目建成达效,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7亿元。
开放招商带动。示范区找准主攻方向精准招商,努力将区位优势、企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去年,共引进各类项目52个,总投资90.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5亿元至10亿元项目4个。已签约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49%,项目开工率85%。
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区一是建设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6个创新平台,目前在孵科技型企业70家,达成入驻意向企业57家,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开工建设,科技大市场投入运营;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安排35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新上项目,组织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申报省、市研发平台;三是引进创新人才,成功引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张传虎博士领军的阀门行业标准制定者——华科科技公司。
提升基础承载力。示范区去年安排道路、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33个,完成投资10亿元。黄河路、南洋路等主要道路以及韩公教育园区、示范区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电商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入驻互联网企业38家,二期工程正加紧实施。成功争取了省发改委智慧园区建设试点。
帮助企业解难题,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示范区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每月走访一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梳理35家企业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62个,建立问题台账,督促相关部门限期销号解决。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倒贷难、融资难问题,设立了1000万元的应急转贷资金、1000万元的“助保贷”风险保证金,助力企业融资。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5家。编制申报PPP项目4个,其中2个项目已纳入省PPP管理中心项目库。
创优机制环境。示范区行政服务大厅去年建成投用,整合区级审批服务事项103个,实行“三证合一”代办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开展施工环境集中整治,严查干扰项目建设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为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面对今年产业集聚区的升级目标,示范区将持续围绕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用好“四个一”“五个点”的关键举措,在统筹抓好安全稳定、民生保障等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稳增长。紧盯企业运行,销号解决35家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利用好“助保贷”和应急转贷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扩大规模。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加强后备企业库建设;指导帮助已挂牌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提升资本运作能力,继续编制包装推介PPP项目,谋划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到今年年底入驻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70家。
着眼长远调整规划。推进集聚区“五规合一”,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积极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集聚区谋取更多政策支持。
集中精力抓好项目。新谋划项目8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紧紧盯住省、市重点项目和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发挥引领支撑作用。落实项目清单制,加快征迁、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明确责任,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见效。
开放招商增强活力。紧紧围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四大工程包、六大新兴产业工程包和河南省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稳增长措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介发布的战略项目和稳增长专项行动,认真编制招商项目,实施驻地招商、精准招商。对去年以来引进的招商项目全部梳理建档,成立专业工作组对接服务,确保项目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在70%以上、项目开工率在90%以上。同时,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盘子。
产城互动促进融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总投资55亿元的智谷·焦作园区、北斗智能交通物流平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全面启动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服务好城市水系建设,完善水系周边区域配套功能,加快生地变熟地进程,引进实施一批高端三产项目,提高供地率。
优化环境抓好改革。研究建立精干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探索推进“六单一网”,积极推行网上办事。强力开展施工环境专项治理,严肃处理一批反面典型,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