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焦作晚报》报道,近几年,我市城区报刊亭的数量有减无增,火车站、汽车站及新城区一些人员密集的小区对报刊亭有需求,但均未规划、设置。报刊亭有减无增的原因之一是生意不好做,不少报刊亭的老板感叹“销售报刊利润低,还不好卖。”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它的存在培养了市民的阅读习惯,为城市带来书香气。对于报刊亭该如何发展,你怎么看?
【观点1+1】
@三七锦:报刊亭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报刊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读书看报带来的感受是其他阅读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找到生存之路。
@落雪怎无痕: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纸媒遭受冷落不可避免,但我们不应满足于速食文化,政府应给报纸、杂志、传统图书有力的支持,因为阅读可以使一座城市内涵更丰富。
@暖暖小月儿:报刊亭减少,可以采用无人售报的方式,另外在超市等商业场所也可以设立报刊、图书零售点。如今手机太方便了,有些市民不看报一样知道天下大事小情,但是我觉得还是读书看报感觉更好。
@平常一个人015:我家门口就有一个报刊亭,因为紧挨着一个小学,在销售报纸杂志的同时,还经营一些文化用品、小零食、酸牛奶等,效益挺好。因此,要想经营好报刊亭,也需要拓宽经营思路。
@水晶小草:报刊亭减少是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的结果,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媒体的客户端来阅读,传统媒体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所取代是大势所趋。如果真的想保住报刊亭,政府就应该有一定的资助,或者允许报刊亭销售生活用品。
@庐人境:和实体书店利润低一样,报刊亭也步履维艰。不妨由政府出面把报刊亭办成一个公共性的服务设施,既便民利民,又能给城市增加书卷气息。
@奥特曼小豆:现在大型书店较多,已经完全能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书报亭竞争力下降必然会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不过,有些书报亭卖一些特色书报还是能吸引一部分受众,这就需要经营者多花点心思。
@江苏日月江南:在报刊亭生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不妨让报刊亭实行多种经营,在经营报刊的同时,也增加一些便民服务项目,如出售饮料、手机充值等,以保证报刊亭的经营收益,留住这个代表城市文化的窗口。
@文静1078:报刊亭不在多,而在精。精是指报刊亭要设在人流密集、有阅读需求的地方,例如火车站、汽车站、学校等地。全民阅读应该提倡,纸媒永远不会被电子刊物所替代,报刊亭对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有帮助。
【下期话题】
女子横穿马路遭暗算
日前,南京一对夫妻过马路未走斑马线,与一骑车男子擦身而过时,妻子竟被该男子背后猛踹一脚,摔倒在一辆汽车后轮旁。丈夫以为妻子是被汽车碰倒,还差点打了汽车司机。对于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你认为该持什么态度?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