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寒风刺骨,但在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宣传橱窗里,一份困难职工救助登记表却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心窝。据该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困难职工温暖过冬、过节,该公司在以往救助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救助力度,使救助常态化。
据了解,该公司现有职工7760名,其中派遣工1315名、女职工1304名,有15个基层分会。近年来,该公司工会认真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在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建功立业、自身素质提升、爱心帮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出了具有风神特色的送温暖工作品牌。
送温暖工作是该公司长期坚持的关爱项目。公司工会始终将帮扶作为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紧紧依托全国总工会帮扶网站、市总工会帮扶中心,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帮扶工作全面支持,确保帮扶工作不留死角,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使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及时帮扶救助。
特别是近两年来,该公司工会已由最初的单一生活救助向就业帮扶、法律援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人文关怀等多元化扩展,由一年一度的节日送温暖发展成为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工程,逐步实现“双节”集中送温暖与日常帮扶工作的有效结合,形成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秋送助学、春送工作等送温暖特色服务职工新格局。
由于该公司规模大、职工多、人员构成复杂,公司工会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了以市总工会帮扶中心为支撑,公司工会为主线,基层分会为支点的三级帮扶网络体系,完善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突发疾病、困难职工应急帮扶预案,坚持开展“五必访”活动,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大事必访,长期出差必访,发生家庭矛盾必访,家有困难必访。坚持职工重病住院探望慰问制度和元旦、春节期间看望老劳模、困难职工的慰问送温暖工作,特别是对双职工待岗特困,单亲特困,享受低保职工、家属,归侨中的特困户,工伤致残的职工家庭进行了扶贫解困救助活动,每年还组织明星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亡故职工遗属发放的生活费不低于最低保障线。
在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该公司在经营发展上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坎,救助工作始终没有停滞退缩,仅近几年就发放日常救助、扶贫解困、贫困助学、内退职工、遗属供养等慰问金达40余万元,年均受益达500余人次。针对职工患重大疾病,难以承受巨大经济负担的情况,公司工会与市总工会帮扶中心建立了多渠道帮扶系统,由原来的每年改为每季度可申请一次大病救助,目前已救助患大病的困难职工20余人、困难职工49人、退休和在职劳模6人,救助金额20多万元。在女工关爱中,该公司加大了对单亲女职工、困难女职工和患病困难女职工的帮扶工作,每年都要组织公司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举办女职工健康知识讲座,让女职工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工会组织的关心。
2014年,该公司工会又创建了关爱营销人员、研发人员等关爱工程,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送温暖系列活动里,建立了工会专职人员与营销人员及家人联系制度,实现24小时为家属服务。尤其对驻外营销人员家庭建立了信息台账及沟通联系方式,对有困难或患病的驻外营销人员家庭进行定期慰问看望,对作出突出贡献的50名明星职工父母进行健康检查。设立24小时关爱热线,实行“一站式”服务,如果驻外营销人员及家属遇到特殊情况,可直接拨打关爱热线,公司工会会及时作出处理。
要问该公司工会为什么送温暖工作做得有特色、有亮点?其真谛就在于该公司把对职工帮扶救助作为基层分会主席的考核内容,实行了基层分会是基层帮扶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明确要求公司各分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内部的民生工作,把关心职工生活放在与加快企业发展并重的位置,由此推动了送温暖活动蓬勃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