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我省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和“一个战略、四项重点、十大建设”总思路,积极应对新常态,务实重干、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经济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水系建设是我市十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66.9亿元,规划建设灵泉湖、东湖、影视湖、龙寺、圆融五座水库,与新河、大沙河、蒋沟河贯通,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改造老城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山门河6条河道,形成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与南水北调总干渠河道形成“六纵四横”城市水网,解决城市地下水补源,改善区域气候。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2015年6月26日,郑焦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焦作至郑州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约40分钟。郑焦城际铁路于2010年开工建设,2014年由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启动电气化建设,2015年3月开始联调联试。线路全长78公里,设郑州、南阳寨、黄河景区、武陟、修武西、焦作6个车站。目前,郑焦铁路已成为焦作人出行的重要选择,大大加强了郑焦两市的联系和融合。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2014年9月19日至9月28日,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在我市举行。本届运动会共设69个大项、498个小项共564枚金牌。我市代表团顽强拼搏,取得了赛会奖牌榜第二名、综合奖牌榜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的陶岔渠首正式开闸放水,经过几天奔流,丹江水于2014年12月16日到达我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共流经19个城市。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工程,是唯一一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穿城而过的工程。该工程穿越城区长度8.8公里,是通过聚土成渠打造的一个人工悬河工程。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