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 实习生杨景翔)解放区民主街道道清里社区66岁的居民汤素芹前几年老伴和儿媳相继去世,留下她和儿子、孙子三口人一起生活,现在她的儿子又患上了肺结核等病,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前不久,街道和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给她办理了低保,并在其一家特别困难之时给予临时救助。这种“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各界救助”的方式,确保了汤素芹一家的正常生活。汤素芹擦着眼泪说:“要是没有这些救助,我这个家就完了!”
为加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2015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列支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临时救助专项资金,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并作为2015年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据了解,去年,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共同努力,通过临时救助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举措,全市共筹集临时救助资金1596万元(其中上级拨付596万元),全年临时救助困难群众7358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17万元。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市委、市政府的执政理念;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每年都把民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重点围绕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民生基础设施改善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方面确定十项民生工程,从筹措民生工程资金到完成任务时限,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工作台账,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同时,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市民政局确立了“政府指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加强对临时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密切协同配合,确保临时救助政策落到实处。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认真牵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对象公开、资金公开,并建立完善了临时救助对象审批材料、资金台账、发放名册等工作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各县市区指导乡镇(街道)依托办事大厅或政务大厅设置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开展“救急难”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民政工作者主动作为、履职尽责、超前服务,积极深入群众中间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对一些因突发性灾难和重大疾病造成基本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特别是对一些年老体弱的救助对象,民政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服务,指导书写申请材料,快速完成相关程序,从而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临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