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对于孟州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该市既在全面上下功夫,更在深入上动真格,始终瞄准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等主题,凝神聚力,精准落子,以“务实重干、绿色发展”的坚实作为,赢得转型发展的新优势;重点突破,行稳致远,以产业集聚区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畅通交通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平安建设等“八大工程”为总抓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笔书写着“中国梦”的孟州新篇章。
去年截至10月底,该市生产总值完成230.4亿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3.5亿元,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6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9亿元,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4亿元,增长6.3%;出口完成4.1亿美元,增长7.9%。该市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金融生态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务实重干
全面推进“八大工程”建设
亮点多
亮点一:完善配套,产业集聚区建设再创佳绩
目前,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82家,吸纳从业人员6.4万人。去年截至10月底,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同比增长30.1%,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亿元,居全省第八位;实现税收5.2亿元,同比增长16.4%;对孟州工业经济贡献率超过80%。一是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力争将规划面积由21.59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毛皮羊剪绒、生物化工、现代家居、石油化工等7个专业园区,吸纳中小企业集聚集群发展。“九纵四横”路网和石化园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二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去年截至10月底,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134个,总投资233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三是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共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海外研发中心5家,5家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14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四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与德国莱茵集团合作,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检测技术服务中心。五是对外开放优势进一步扩大。拥有全省第二家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已为孟州及周边52家企业提供保税存储和报关业务1000余票,货值2亿多元。依托德众保税物流中心,致力于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该市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市),经济外向度达28%。
亮点二:创新方式,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花
一是出台招商奖励政策,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由32名县级干部牵头,成立了装备制造、毛皮加工、生物化工、石油化工、家居、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化等9个专业招商组,聘请16名孟州籍在外知名人士、知名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选派15名后备干部组建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上广深郑进行精准招商。二是利用平台招商。充分发挥4个招商平台的作用,即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平台, 3个电商小镇平台,7个专业园区平台,有偿代理招商平台,吸引更多客商来孟投资。四是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京津冀招商说明会、阿里巴巴项目对接会、中铁对接交流会、郑州产业转移发布会等招商活动。去年截至10月底,累计引进市外项目89个,总投资158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40.5亿元。
亮点三:高点引领,“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大幕开启
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大发展,形成了“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重点是突出建好产业集聚区、文化生态区、中心城区、新城区四大功能区。产业集聚区位于城区西部,是孟州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文化生态区位于城区与产业集聚区之间,面积13.8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文化展示、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中心城区是经济文化政治商贸中心,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实施了旧城改造、环境美化、道路升级等工程。新城区位于南环路以南、黄河大堤以北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是孟州未来商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教育园区、养老基地、旅游接待中心。运用PPP模式,正在修建长江大道、珠江大道、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等道路;田化路黄河公路大桥已经得到批准,今年可开工建设;大定路黄河公路大桥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连通产业集聚区的铁路专用线也已批准建设;通用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积极谋划。
亮点四:勇于创新,老家莫沟建设引领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今年以莫沟村为试点,按照“一修复三实现”的思路,积极探索共享、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精神缺失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修复莫沟村生态传统民居。最大限度保护现有植被和生态,恢复原有村落民居的历史人文风貌。目前,观光步道、老苗书馆、何家大院、桃花源等正在进行绿色改造。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把基础设施、教育、公交、医疗、卫生、养老、自来水、天然气等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今年投资500万元购置37辆新型环保电动公交车,在焦作率先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三是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在莫沟村采取众筹的方式,让村民以固定资产或现金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发展乡村游,收入给村民分红。依托阿里集团村淘项目,建设了13间村淘店,吸引在外务工青年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四是实现传统文化回归。实施了“和睦家园”行动,归纳出16条符合本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引导村民遵守,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精神家园得以坚守。去年9月15日,焦作市特色小镇建设现场会在孟州召开,推广孟州经验。
亮点五:激活村淘,网络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省率先启动阿里农村淘宝项目,创造了当时合伙人报名人数、开业当天销量等多项全国第一,目前已建成61个农村淘宝店,累计交易额达1700万元,“蚂蚁金服”累计向孟州发放贷款700余万元,激活了农村市场,吸引了200多个县市来孟参观学习,成功举办阿里巴巴领路人第四期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县委书记、县(市、区)长等县级领导来孟学习,计划今年实现274个行政村农村淘宝全覆盖;工业电商快速发展。150余家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商取得突破,成为阿里集团跨境电商全国首个签约县市,并与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天猫国际等大型网络平台开展战略合作,与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领先者—武汉传神网来云商实现合作,拥有870万注册会员的知名电商V血拼网总部落户孟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规划建设3个电商小镇。启动建设了占地6246亩、总投资76亿元的3个电商小镇,其中德众跨境电商小镇,占地3000亩,总投资43亿元,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梦云电商小镇,占地246亩,总投资3亿元,重点发展以阿里巴巴为龙头的农村淘宝和内贸电子商务。桑坡电商小镇,占地3000亩,总投资30亿元,以羊剪绒特色制品销售为主导,辐射周边10多个村庄发展物流、餐饮、包装、商住等三产服务业。去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网上毛皮商城—桑坡电子商城正式上线,实现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全域互联网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电商企业45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100余家,电商配套服务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0亿元,快递业务量增长40%,物流业务量增长30%。
亮点六:科技兴农,夏粮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建成小麦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10.6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亩产居全国前列,夏粮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岭区苹果集群、万亩韭菜集群、养殖集群等。山药、地黄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0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实施了“满天星”计划,探索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000余亩,达到21.2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56%。
亮点七:突出生态,滨水城市、森林城市、蓝天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
打造滨水城市。邀请清华大学设计团队对全市12条河、18座水库、9个湿地整体梳理规划,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大力实施“引黄入孟”工程,建设环城水系,保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现“水渠环城、城水相依”。实施“碧水工程”,集中开展桑坡毛皮污染专项整治,保障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持续推进安全饮水工程,让群众喝得上放心水。打造森林城市。启动林业生态规划,建设黄河生态防护林,建好千亩苗圃花卉,大力植树造林,今年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植树42万株,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8.2%、32.7%,实现“城乡大绿化、河阳一市青”。打造蓝天城市。强力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蓝天行动”,开展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道路交通扬尘污染、建筑拆迁施工扬尘污染、城区燃煤锅炉、秸秆废弃物焚烧等九大专项治理,实现“看得见蓝天白云、呼吸上新鲜空气”。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财政每年投资1000万元,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问题,目前已有212个村建立了环卫长效机制,60个村通上了天然气,86个村用上了城市自来水,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亮点八: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孟州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有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取消、调整和承接上级下放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34项。推行“一站式”代理服务,实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登记“三证合一”,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结合该市实际,对卫生局、计生委、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进行职能整合,新组建了卫计委、农林局;对食药监管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7家单位进行了部分职能调整。同步推进其他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公车改革等也在同步推进。
亮点九:强化措施,“六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
大力推进平安孟州建设,全市安装监控探头2437个,实现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深入推进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村一警综治联动、一企一警、一企一师”服务机制持续完善。组织多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加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建立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中心,选聘专(兼)职调解员343名,抽调公安民警组建了信访维稳队和违法上访应急队,扎实做好重大政治敏感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突出抓好消防、道路交通、油气管道等重点领域整治工作,强化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市场监管,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亮点十:关注民生,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校取暖改造工程全部完成,第四幼儿园建成招生,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模式和市乡村三级药物零差率销售继续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预增资”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的补助水平再次提高,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体检,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80岁以上老人敬老补贴按时发放。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绿色发展 聚合力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县级干部做表率、科级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受教育”的要求,结合“三查三保”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专题教育。市级领导干部以及11个乡镇办事处、84个市直部门负责人在本单位本系统上了专题党课,各单位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三个主题,结合孟州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八种病”,召开了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会,切实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活动中,该市出台了《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20条规定(暂行)》,从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学习纪律、工作纪律、会议纪律、生活纪律、廉政纪律六个方面,对全市党员干部明确提出20条具体要求,引导干部讲纪律、守规矩。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查改了问题,达成了共识。
联系实际开展“务实重干、绿色发展”大讨论活动。把“务实重干、绿色发展”大讨论活动,作为孟州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载体,重点围绕解决“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胡乱干、怎么干”的问题,展开五个方面的讨论,实施方案中列出了这五个方面突出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干部精准画像,为发展把脉诊断,让大家直面矛盾、自我反思。活动分学习、查摆、整改、验收四个阶段进行,学习阶段列出规定科目、学习重点;查摆阶段重点进行三个层面查摆,即“十问”查自身问题,“七看”查本单位问题,“九找”查孟州发展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整改阶段要求各单位列出若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整改事项,建立整改台账,逐一整改销号;验收阶段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议,以量化分值的形式进行打分排队,考核评议结果与全年工作考核相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统筹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切实履行意识形态职责。该市组织开展“六文明”系列活动,建立58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队)”,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二是探索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该市建立了“1453”基层党建工作体系:1个统领,就是以精细化考评统领基层党建全局;4个整合,就是推进农村基层阵地、组织、队伍、信息等有效整合;5个重点,就是坚持抓好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日常活动、分类整建、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3个服务体系,就是建立市乡村三级党员群众服务平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四横五纵”网络、城乡联动共建帮扶体系,着力打破城乡党建二元结构,构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党建格局,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三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四是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把去年定为“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落实年”。严格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建立动态管理决策清单,梳理决策事项1800余项;严格落实矛盾调处化解制度,健全完善了例会工作、风险评估、信访人“三见面”等制度;严格落实便民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了三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梳理便民服务事项和流程60多项,6个乡镇办事处、12个村(社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示范点;严格落实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了纪委书记约谈机制,加大对党政务公开、基层站所办事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五是扎实推进“四帮四扶”活动。六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去年,该市面向全国公开招聘8名高层次人才,修订了人才引进专项补助、生活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版图文均由孟州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