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岗位千万种,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巾帼不让须眉,也要和男同胞一起建功。”市人大代表、武陟县农技站站长谢凤仙说,“我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了近30年,始终不忘工作职责,坚持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技种粮,为全市粮食安全作贡献。”
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谢凤仙每天关注粮食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学习粮食种植管理有关知识,并编发各类宣传手册,开展技术讲座,让广大农民朋友及时了解,科学种田。遇到连续阴雨天或暴风雨等自然灾害时,谢凤仙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田间地头查看。她的讲座,很多时候放在农田里,针对具体病虫害而进行实时实况讲解。遇到新品种试验,她更是没有一丁点马虎,详细记录每个品种的生长过程,科学分析并检测试验结果。近年来,她和同事一起在武陟县推广了50多个新品种,全面组织实施了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新技术。
一次,谢凤仙和40多个农技指导员一起承担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每个指导员承担10户示范户,要求每年给予每户不低于100次的技术指导。重任面前,谢凤仙主动承担了14户。她说:“重担总要有人挑,我作为一名老农技人员,更应该勇于带头。”在武陟县农业战线,谢凤仙就是一面旗帜,而她也总是把“巾帼不让须眉”体现得更生动形象。
谢凤仙说,去年5月,武陟县建立了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需求,但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基层农技网络,满足农民对科技种田的专业咨询需求。要实现一人管理多片田的便捷方式,她建议,应该加大各类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力度,加快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避免农技人员多头指导,实现科学种植、绿色种植。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等内容,我将为现代农业发展作贡献,和更多的姐妹一起,不怕辛苦、不畏艰难,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功。”谢凤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