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硬软件齐上打造太极拳祖庭圣地
你我他共建太极文化城
文化经济一盘棋 建设太极文化城
王西安在佛山举办活步推手培训班
低调太极虎 至诚行江湖
展示太极魅力 传播太极文化
跟陈朝霞学太极扇(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大虎:
低调太极虎 至诚行江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陈大虎在教拳。 (本报资料照片)
 
   

  编者按

  在太极拳界,一提起“虎啸太极”四个字,大家都会不约而同联想到陈家沟陈式太极三兄弟——陈大虎,陈二虎,陈三虎。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三兄弟,受到父亲的影响,相继开始习拳,并以精湛的拳技拳法,年少成名。本报将陆续推出三兄弟的故事,以飨读者。

  1974年,陈大虎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有幸与太极拳大师王西安为邻。由于其父亲和王西安是至交,所以刚到上学的年龄,陈大虎就兴冲冲地走进了陈家沟武术体校,开始了漫长的习拳生涯。

  在王西安的细心呵护下,小小的陈大虎拳打得像模像样。后来王西安到焦作体校任校长,陈大虎继续跟随到体院,练拳更加用心,别人练10遍,他总是悄悄多练几遍,被摔倒了,他就一直揣摩,直到把这一招掌握为止。勤学苦练让陈大虎的太极拳技艺日渐增长,很快脱颖而出,在多次赛事中夺冠。

  初露头角,太极虎啸拳林

  1995年夏天,我省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太极拳比赛,王西安希望陈大虎能够代表温县参赛。

  为了控制体重,陈大虎决定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减体重,拳界有一个惯用的“土方法”,就是穿着棉衣训练。头顶是毒辣辣的太阳,身上是厚达几层的棉衣,汗水几乎流成了河,但要强的他从不说一声苦,也不叫一声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次比赛,陈大虎几乎囊括了75公斤级的刀、剑、推手及散打的所有冠军。成绩突出,他就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太极拳界。各地邀请其赴外授拳者络绎不绝。

  一次,陈大虎受拳友邀请到青岛授拳。刚到朋友的拳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30多岁、体态壮实的年轻人就走了进来。“这地方练太极拳的人太少了,自己还没见识过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太极拳发源地来的拳师,自己更为敬佩,所以特来交流。”对方虽然话说得很诚恳,但陈大虎已经感受到他的真实意图。初来乍到,陈大虎虽然不想“以武会友”,但面对对方“挑衅”的目光,陈大虎决定展示一下陈家沟的太极拳。看陈大虎点头认可,对方急不可耐地一拳打过来,直击面部。围观的二三十个人一下子愣住了,正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时,陈大虎一个闪转,用太极拳的肩靠瞬间让对手连翻几个跟斗,倒在几米之外。那人面红耳赤,站起身一言不发就走掉了。

  几年间,陈大虎走遍大江南北,这个温顺的“太极虎”开始声名远播。

  创办俱乐部,扎根中国第一镇

  温州龙港有着“中国第一镇”之美誉,地区经济发达。应邀前来授拳的陈大虎决定留驻“第一镇”,让陈家沟的太极拳在这里生根发芽。

  虽然是享誉拳界的陈家沟“八大天王”之一,身上有着诸多光环,但身处外地教拳并非易事,为了打开局面,陈大虎每天主动到广场、公园练拳,热心给观众讲解习练太极拳的要领和好处,鼓励他们习练太极拳,强身健体。

  终于,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陈大虎,说自己腿酸背疼,看了许多医生都没有治好。陈大虎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个学员,一个月后,那人握着陈大虎的手激动地说:“太极拳太好了,一个月时间我的腰就好多了,晚上睡得真踏实,啥毛病也没有了!”

  一传十,十传百,走进陈大虎太极拳武馆的人越来越多。在教学中,陈大虎坚持言传身教,分类教学,一丝不苟。

  2010年,陈大虎创办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九龙太极拳俱乐部正式成立。之后,每天在此习练的学员多达400人,很多学员不仅身体更加强健,而且在国内国际各类太极拳比赛中喜获奖牌。

  长期习练太极拳的陈大虎少了年轻时的锐气,增添了中年的沉稳与淡泊。如今,他除了应邀到各地授拳,也在家门前的公园里义务教授太极拳。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梦想:全身心培养一批太极拳传人,把太极拳更好地传承下去。

  (下期预告:陈二虎:不忘初心 勇担重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