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常态,新考量,新作为,新担当!
2015年,博爱县站位焦作西部城区发展大局,以实力、宜居、美丽、和谐“四个博爱”建设为核心,狠抓旅游提升、集群完善、城市发展三件大事,着力加强规划引领,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着力突破瓶颈制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民生改善,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发展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工业主战场力推装备制造和能源工业两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智慧旅游风生水起、农村电商黑马腾跃、产城融合初具雏形、现代农业打造品牌、民生改善亮点频闪……2015年,该县生产总值完成217.5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8亿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8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6亿元,增长1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14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4元,增长11.9%。
实力 博爱
转型攻坚进行时
“气化博爱”引领工业转型。该县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目标,强力培育以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产业。编制了《博爱县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以磨头镇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7.2平方公里的天然气综合利用特色专业园区,力争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气化博爱”。建成全省一流、全国有重要影响力、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引进重庆三峡燃气集团建设中原煤层气产业研究院,设立煤层气发展基金。着力打造3条产业链:煤层气、天然气作为燃料和工业投入品的相关产业,投资10.5亿元的天然气液化工厂已建成投产;煤层气、天然气相关装备制造及交易市场,与张家港福瑞特装合作投资12亿元的LNG燃气动力汽车改装及配套服务项目正在建设,与市质监局合作建设省内唯一的车用气瓶检测中心;煤层气、天然气储备分输和交易中心,投资1.2亿元的日处理30万立方米压缩煤层气(CNG)项目建成投产。目前,该县已落地项目9个,总投资50.5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达45亿元,荣获“201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称号。
景城一体引领旅游转型。该县把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按照“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施了总投资15.7亿元的28个重点旅游项目。2015年,该县在全省率先召开旅游电商大会,与17家知名电商建立合作关系,签约门票20万张,实现全年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0.5%和38.6%。青天河景区舞起旅游转型龙头,景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连续举办10年的红叶节打造了青天河红叶品牌,使旅游旺季延长了一个月,创造了单日游客破2万人的纪录。即将建设的月山寺禅修养生体验区项目,将着力打造月山寺禅修小镇“国内有影响、中部有品牌、中原争第一”的禅修文化品牌。
博爱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山、水、乡村、佛、竹文化特色,加强自然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的保护整理,引导全县旅游向生态化、品质化和乡土化方向发展。依托农民生产生活、农村民俗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等,规划了一批特色村、休闲农庄、休闲旅游度假设施,形成了寨豁乡樱桃、孝敬镇葡萄、柏山镇冬枣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农村电商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博爱县是我市唯一的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该县按照“做好一个引领,做活两条主线,做强三类市场,做优四项支撑”的发展模式,编制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规划及电商产业园、电商物流园等配套规划,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推动县乡村电商企业和主要农产品、旅游产品同平台营销、全县域覆盖。同时,该县成功争取到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农业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两个“国字号”项目。
从“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系列活动,到与义乌工商学院合作共建创业基地;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打造实训平台,再到腾讯、京东、阿里、苏宁、云农场、嘉言民生、云书网、新壹购等70余家知名电商平台、139家电商企业入驻,博爱人家等一批本土电商板块快速壮大,博爱电商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与70家品牌电商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全国首个与腾讯公司达成“互联网+智慧县城”战略合作的县,3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大厦,建成341个乡村服务站点,2015年1月至11月份,该县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较2014年分别增长533%和507%。该县上行的46种农产品,累计为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2015年11月,河南省“互联网+”开放合作大会特邀博爱县参与“互联网+行业”创新探索主题论坛。在2015年11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上,博爱县是唯一受邀并介绍经验的县。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实行项目建设台账化管理,该县10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5亿元。其中,18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4亿元,占年计划的109%。同时,运用PPP模式,谋划实施了一批涉及道路、旅游、水系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
集聚平台更加坚实。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集聚区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创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争取到商务部、财政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农业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3个“国字号”项目;按照市政府“333”招商布局,把十大战略项目和5个重点领域作为招商重点,新引进延链、补链项目62个。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累计流转土地11.08万亩,建成日光温棚2.4万座,创建1个全国蔬菜标准园、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9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工作先进县。
宜居 博爱
水城竹乡两相宜
城区水系基本建成。博爱县素有“竹林水乡”之美誉,水资源丰富是一大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县围绕“焦博一体化”主战略和“产城一体”发展方向,突出“竹林水乡”特色,调整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域村镇规划体系,大手笔推进城区交通体系、商住小区、功能配套等方面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
该县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水通、水活、水清”的目标,加快城区水系建设。按照“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标准,以“健康安全、水通水清、生态环保、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规划理念,高标准编制了《城区水系规划》。累计投入3.8亿元,建成了发展大道明渠、北横河等城区河道和湿地公园、幸福湖等公园、游园,“三纵五横两湖一湿地”城区水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区新增水面1200余亩。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启动建设;“七纵七横”城市交通体系更加通畅;图书大厦等3个新区项目主体完工,宏基中心广场等3个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按照“一条路、一条街、一个平台、一个市场”的“四个一”工作思路,特色商业区建设逐步加快。开展美丽城区建设,城区秩序持续好转,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城区居民人均新增绿地面积2.2平方米,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规划体系更加科学。围绕“焦博一体化”主战略和“产城一体”发展方向,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建设目标,启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北部城区发展规划编制,有效推进了多规合一。
美丽 博爱
绿意盎然新城乡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施“蓝天工程”,圆满完成了九三阅兵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实施“清水工程”,加快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出境断面水质有效提升;实施“青山工程”,扎实开展非煤矿山治理,山区工程造林3万亩,北山治理成果得到巩固。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204个村庄的净化工作,建立完善了“四有一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突出抓好市容秩序整治和环境卫生治理,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美丽城区建设有序开展,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积极落实省、市环保措施,大力推进煤炭市场、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取缔了270余家煤炭经营户,完成23家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整治任务。
和谐 博爱
民生保障是根本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11月份,企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参保人数达38.3万人;该县新增就业岗位733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发放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资金3995万元,配租廉租房315套,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15年1月至11月份,该县民生投入9.3亿元,占财政支出73.1%;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该县本科上线924人,增长率居全市第一;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顺利通过全国中医先进县工作验收,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全民健身活动,荣获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认真解决各类问题,该县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九三阅兵等重大活动期间未发生一起赴京非访事件,受到了省、市通报表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王 言/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博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