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连日来,参加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美丽焦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国家、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以保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和推进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三保五化”工程为主要内容,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为标准,重点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扎实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杨火星等代表、委员认为,去年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我市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2亿余元,完成了1495个行政村的净化工作;开展了达标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完成582个达标村创建,占全部行政村的32%;完成311个示范村创建工作;规划启动了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实施“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建设了1500多处“民心工程”,全市96%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保洁保障机制,保洁员工资实现了县、乡财政补贴全覆盖。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中,修武县、温县、沁阳市获得2015年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荣誉称号,获得财政奖补资金671万元。
代表、委员们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我市“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我市的总体目标是,全市农村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80%以上行政村达到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40%以上达到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农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净水、用安全电,村庄干净整洁、道路畅通、生活便捷,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代表、委员们建议,要高起点谋划,大力落实,按照“三保五化”建设标准,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查摸底,制订整体规划;把“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位;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每个县市再新建1个垃圾处理厂、5~10个垃圾中转站,让农村垃圾、污水有“出路”;把保持全市80%行政村和道路沿线“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成效作为工作重点,提高整治标准,开展达标村、示范村创建工作,逐步扩大连片整治范围,重点建设一批示范乡镇,扩大示范创建工作面,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李亚明、张财旺代表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卫生是基础性民生工作,要做到“三分治、七分管”,只有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才能把工作落实到位,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牢,避免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现象。
如何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王保才代表建议,要从以下方面发力:我市应科学规划环卫基础设施,以县为单位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配套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进行农村污水治理,推广实施生态净化、小型污水处理厂净化等治理方式,探索建立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全力治理农村污水;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农村人口每千人配备3~4名保洁人员,落实保洁队伍和人员工资,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持续做事;大力推行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农村环卫新机制,由政府同保洁公司签订保洁清运协议,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并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农村日常环境卫生,政府负责监督、定期考核保洁公司绩效;积极探索农村环卫运作模式,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尽可能将更多的垃圾运到县级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边远乡村要把垃圾运到垃圾掩埋场集中掩埋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