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连日来,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生态宜居城建设,踊跃发言,献计献策。他们认为:在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把建设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太极文化城作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新焦作指明了方向,这是全市人民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来自水利、林业战线的代表、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城市水系建设与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紧密结合起来,治山、治水,成效显著。特别是城市水系建设经过三年奋战,喜结硕果,一幅“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蓝图已经揭开神秘面纱,绽放出迷人风采,山青了、水清了、城绿了,生态更美更宜居了。“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生态宜居城建设,焦作一定会大变样。
刘涛、黄腾、张丰收等代表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宜居城建设,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是民心所向、民之所望。北部太行山水是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水,做活绿水青山文章,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焦作。
代表、委员们建议,我们要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宜居城的要求,认真实施好城市水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焦作贡献力量,使我们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长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宜居城刻不容缓。当前,我市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使污染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环境质量改善困难较大,环保基础工作相对滞后,市民环保意识不强。代表、委员们建议,以产业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提升环境执法水平,提高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恢复市区山体、水体生态功能,重点抓好天然林、湿地、河流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工作就是民生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焦作与全国一样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坚决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和处罚力度,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以生态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增加百姓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