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国鼓励公众投诉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昼夜温差较大 市民注意保暖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着力打造宜居新城区
焦作日报天天读
信用报告查询等服务收费标准降低
我市实施完成世行贷款卫生急救设备采购项目
执业满5年并取得主治医师职称中医可申请多点执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着力打造宜居新城区

作者:本报记者 张 冬 实习生 江 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城区道路建设得很宽敞,植被栽种较为齐全,环境幽雅。沿着迎宾大道向南,道路两侧高楼林立,路网建设完备,银行、药店等公共基础设施都在逐渐完善,各种特色风味餐馆也一应俱全。但新城区目前也存在诸多不便。网友@大脑门儿反映:我居住在新城区某小区,自2013年小区交房至今,依然没通暖气。另外,新城区由于缺少中小学校,不少在此居住的市民不得不起早贪黑地接送在老城区上学的孩子。而由于医疗机构少,新城区看病也非常不便。

  我市新城区人口在逐渐增多,但配套的基础设施仍然不足。我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网友围绕新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广泛议论。

  目标

  高标准建设新城区

  保障居民公共服务

  未来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定位要求,我市将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重点发展高端商务办公、总部基地、体验式商业、高端住宅、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等城市功能,强化与老城区的功能互补;超前规划、高标准推进示范区各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优先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建成兼具经济、生态、人居功能的示范区。

  声音

  配套设施仍不足

  网友期许几多

  网友@徐慧芳:新城区建成时间短,各种设施肯定会有不足。增建学校和医院应该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不过首先还是要解决交通问题。希望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能够多开通几路公交车,方便百姓出行。

  网友@张治国:新城区马路宽、绿化美、楼房新,看起来很美。但居家过日子,需要有菜市场、有学校、有医院,节假日还需要有游玩、休闲的地方。希望我市能够在新城区居民集中的地方增建菜市场,老城区的优质中小学校在新城区建立分校,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能优先考虑布局新城区。同时,开通联系新老城区的快速公交,方便新城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让新老城区可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网友@心朵:希望我市加快韩公教育园区建设,满足新城区对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希望优化和加开公交线路,方便文昌街道群众来往市区。

  网友@always accompany:新城区的医疗诊所很少,搬到这里许多年,看病一直都是一个大难题。新城区的大众澡堂极少,冬天洗澡很不方便。焦作至温县的客车起点和终点都在老城区,位于新城区的市汽车客运总站能否增开相关车辆,方便新城区市民的出行。

  建议

  配置优质资源

  完善新城区功能

  市政协委员、沁阳市永威学校副校长申芳芳:焦作新城区学校少是不争的事实,但让新城区居民把孩子送到老城区上学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此,主要还是由于新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少。目前,我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希望政府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要把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倾斜,实现新老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市政协委员、焦煤集团综合办副处长董世坤:到新城区看病的人很少,主要还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少。如果新城区有好的医疗资源,老城区的居民估计也会去新城区看病。建议政府从老城区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到新城区,尽快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融通共享。另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或有实力的企业筹措资金,联合开办医院。在新城区不仅要建设一批优质医院,更要探索和建立一套解决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市人大代表、修武县住建局定额站站长成二中:由于基础配套设施少,新城区居民的生活的确没有老城区居民方便。不过问题需要一个一个来解决。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向社会筹措资金,在新城区居民集中的地方建设菜市场等基础设施,再开通快速公交线路,把菜市场等设施与分散的居民区联系起来。这样,新城区居民的生活就会方便起来,也有利于新城区的发展。

  本报新浪网官方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jzrb

  本报腾讯网官方微博地址:

  http://e.t.qq.com/cnjzrb

  本报微信公众平台账号:

  jzrbwx

  本报官方微视账号:

  @焦作日报

  本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