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时值寒冬,武陟县谢旗营镇后高村慈善幸福院内,却是一片温暖祥和的景象:老人们有的在活动室内下象棋、打牌,有的在院内围成一圈唠嗑晒太阳,有的在休息室里听戏曲……
后高村慈善幸福院是在该县民政部门的帮扶下,投资7万元由村委会办公场所部分房间改造建成的。
该幸福院是该县100个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武陟县按照“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模式,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奖励机制,掀起了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热潮,开启了全国农村养老与慈善相衔接的先河。
目前,该县借助慈善平台筹集资金3590万元,建成村级慈善幸福院100所,入住老人3300多人。2015年,该县慈善幸福院建设项目荣获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该县慈善工作在全国首家连续三届获此殊荣。
政府扶持
为了保障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顺利推进,该县在前期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村级班子团结有力、集体经济条件较好、建设积极性较高、老年人照料需求强烈、有闲置房屋的村推进建设。
武陟县委、县政府每年对各慈善幸福院给予2万元的资金扶持,主要用于厨师、院长工资及入住老人生活补助;县民政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按照标准要求建设竣工的村,经验收合格,及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每所慈善幸福院配备不低于3万元的电视机、空调、冰柜、消毒柜、床、桌等设施、设备。
该县还制定出台了《慈善工程年度考评办法》《村级慈善幸福院星级评定办法》,年终对各乡镇、街道慈善工程完成情况,以及慈善幸福院服务质量、内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凡村级慈善幸福院被评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2000元的奖励。
社会共建
在村级慈善幸福院建设中,该县按照“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模式,统筹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打造慈善幸福院建设新模式。
该县充分利用闲置的旧村委会、医院、学校、企业等资源设施,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进行改建、扩建,用于农村慈善幸福院场所建设;对不具备改扩建条件的予以新建。
在慈善工程建设规模标准方面,各村街量力而行,根据老年人人数和村民养老服务需求以及村情实际,由村街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设计包含“四室一场”,即休息室、配餐室、娱乐室、书画室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同时配备洗衣房、沐浴室、卫生间以及取暖纳凉、消防器械等附属设施设备。
在建设运营资金方面,各村街在充分利用闲置集体资产的基础上,以村街集体经济投入为主,整合各类上级投向农村的资金,实现共享;以慈善工作站为依托,做好村民自愿捐助,并动员爱心企业以及农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回报家乡,参与建设;采取“村里自筹、慈善捐赠、政策资助、子女缴纳”的办法,筹集运营资金;积极打造“慈善助力、土地养院”的长效运营保障机制,除鼓励和引导企业、公益组织及爱心人士、群众捐献外,有条件的村街,由爱心企业志愿负担慈善幸福院运营费用。
群众受益
在慈善幸福院人员配备上,该县实行院长责任制,各配备1名专职管理人员及2~3名服务人员,专职管理人员从村街两委会干部中产生,服务人员由村街两委会确定。在入住对象范围方面,该县指导各村街根据慈善幸福院容纳量和本村老年人数量、年龄结构、健康状况等,由村街两委会召开会议商定入住标准,并统一签订入住协议;各慈善幸福院统一建立了财务管理、伙食管理、院务公开等制度,确保慈善幸福院有章可循,正常、安全运营。
各村街还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义工和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定期开展帮厨帮活、义演、义务理发、康复护理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目前,该县各慈善幸福院共吸纳志愿者1830名,开展义诊93次,文艺小分队入院演出142场次,为老人提供各项护理23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7起。
在大虹桥乡大官庄村慈善幸福院入住的老人胡长印,看到娱乐室、图书室、保健室、餐厅和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热心周到细致服务,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书写了近1000字的快板书《入住幸福院,再活一百年》,表达了入住老人的心声。
翟晓飞 杨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