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这的确是一个让家长“喜大普奔”的好消息。调查得知,大多数家长都对家长作业很烦感,但因为是老师布置下来的,再烦也要完成,否则孩子第二天会挨批评。
家长作业到底有哪些?这次浙江省教育厅罕见地在《指导意见》中列出了11种家长作业,包括小学低年级语文听读作业、数学拓展作业、制作各类小报、要求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等,五花八门,稀奇古怪。实际上,家长作业远不止这些,杭州一些家长诉苦说,校园里有一项作业很流行,简称“争章”。“争章”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传承文化、五水共治,都要在网上答题完成。有一位妈妈诉苦说,儿子上四年级,须每学期制作一张电子小报,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也做不了,结果只能跑文印店。
这明摆着就是在折腾孩子、折磨家长。
其实,家长作业真正的弊端在于加剧教育不公,人为地将农村学生和农民工子弟边缘化。总览《指导意见》中所列的11种家长作业,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家长作业都是为城市孩子和家长“私人定制”的。就拿在城里公立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的家境远不能与城里孩子相比,有几家人在出租房里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有几家人能支付得起文印费?有多少家长闲来无事能陪孩子熬夜写作业?又有多少孩子家长的文化水平能应付得了有深度的家长作业?
我们权且认为,诸如此类的家长作业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那么,对于无力完成家长作业的民工子弟和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岂不是更加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从维护教育公平看,家长作业非废不可。
笔者担心的是,仅凭一纸文件恐怕不够,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指导意见》中的办法有三条:一是列出11种家长作业,二是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三是要求学校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总量及批改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在此,笔者要补充两点:一是对违规布置家长作业的老师和学校要予以一定的处罚,二是查清并废除所谓的“上级文件”和“上级要求”。据悉,被省教育厅点名的这些家长作业,是“按上级文件”或“按上级要求”布置的,既然如此,何不一并废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