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每年的两会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一次集中检阅,各级领导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今年,记者走进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进行采访,切身感受到了大会的清新会风和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务实风范。
既隆重热烈又简朴清爽,既衔接紧密又井然有序,今年的两会可以说务实高效、清风扑面。在两会的主场地——市会议中心圆形报告厅,记者看到,无论是大会开幕式,还是小组会议,圆形报告厅前没有彩球、彩虹门和迎宾队伍,没有铺设红地毯,只有代表、委员们乘坐的大巴车整齐停放在广场两侧。会场内,主席台没有摆放鲜花,只见代表、委员们有的认真聆听报告,有的用自己的平板电脑或手机记录下这神圣的时刻,偌大的会场气氛严肃而庄重。
在开幕式和小组会上,记者还发现一个重要变化,过去放在代表、委员们面前的瓶装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带的水杯。政协委员樊福宪告诉记者:“会上不发瓶装水,不仅避免了浪费,而且改变了代表、委员们的作风。我们用自己携带的水杯到会议中心大厅接水喝,挺好的。”
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进一步严肃两会工作纪律,切实转变会风,确保市两会圆满顺利、风清气正,由市委办公室、市纪委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两会作风纪律监督检查组,对两会期间的会风会纪、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及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几天来,记者随检查组到代表和委员驻地、会场以及娱乐场所、私人会所、饭店等处进行了监督检查,没有发现违反作风纪律的现象。在代表、委员们的住处,记者发现代表、委员们有的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精彩之处,有的打开笔记本电脑在加班加点撰写议案和提案。
在市政协大会提案组,记者了解到,委员撰写提案今年全部实行电子提交,只要打开市政协官方网站,委员们提交的提案一目了然,便于查阅。提案委副主任原火金说,今年委员们提交的提案重在质量,不要求数量,所提交的提案都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有分析、有建议,这都是委员们深入基层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都是有感而发。在市政协大会会务组、秘书组,记者看到,往年大会上印发的大量提案和会议文件已经很少见到,相关资料全部用电子文件发给委员,既节省成本和时间,又便于查阅和保存。
“感谢生活保卫组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很大方便”“协调有序,热情规范”……这些张贴在月季花园酒店大厅的感谢信,表达了委员们对市政协生活保卫组的感激之情。提起今年市政协大会的生活保卫工作,市政协生活保卫组组长董丕新感触很深。他说,公车改革后,许多委员开着私家车来参加大会。为了协调好委员们的车辆,保障会议有序召开,市政协今年较去年增加了3辆大巴,并增派警力,维持委员驻地和会场秩序。记者在代表和委员驻地看到,无论是委员们所乘的大巴,还是小轿车,都停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乱停乱放现象。政协委员郭丽敏说:“公车改革后,带来了新气象,委员们有的开私家车来开会,有的乘坐公交车来开会,这是转变作风的具体表现。”
每一届两会,都好比一次战役。为打赢这场战役,市人大、市政协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董丕新说,为了开好会议,市政协机关的同志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除了加班加点整理材料,几个组的组长每天晚上还要开碰头会,汇报当天情况,安排次日任务,确保周到细致、万无一失。
扬清风,树正气,转作风,求实效。提起近两年两会上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政协委员章立、焦崇奎、董世坤感慨地说,我市两会的清风正气正在向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