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创新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要舍得处置“僵尸企业”
国家科技奖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图片新闻
科技金融
小鞋匠变身电商达人
我国成功研发高分辨耐辐射摄像系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我市2015年科技工作综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 言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但我市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身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如何去产能、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科技创新是根本。在过去的一年,我市科技工作探索机制,搭建平台,紧紧围绕“双创”提升创新活力,为我市厚植发展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探索机制,力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就要推进科技改革,让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探索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我市改变以往支持单个企业建立创新平台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全社会、面向行业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了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场,统筹本地政府及社会资源,吸引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科技创新资源向我市集聚,为全市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等创新主体提供技术交易、合作交流、设备共享、科技中介等综合性科技服务。截至目前,科技大市场入驻各类科技服务机构26家,发布科技成果621项,征集技术难题120个,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34项、交易额1077万元;建成运营了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全市3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目前已启动研发项目7项;建成并运营焦作市科技信息库,包括科技项目库、科技企业库、科技人才库和科技成果库等“四库”,目前企业库入库企业已达208家,成果库入库成果200多项;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入库大型仪器设备近100台(套),涉及企业70余家,并与省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共享。

  探索实施科技项目后补助政策。为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市科技局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先拨经费后实施项目的做法,实行项目结题通过验收后再给予经费补助的政策。2015年,组织验收市级科技项目53项,其中通过验收45项,落实项目后补助资金585万元;受理创新券兑现申请企业62家,其中58家企业的申请通过认定,兑现创新券资金(A券)1104.65万元。

  探索建立科技支行。围绕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借鉴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等部门,依托焦作中旅银行(原市商业银行)在全省商业银行系统建立运营首家科技支行,探索建立科技项目经费拨改贷、拨改补、拨改奖管理机制。科技支行于去年11月10日挂牌运营,市本级财政和五城区财政筹措资金4000万元,支持科技支行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融资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服务。科技支行拟首批向8家企业授信,授信额3700万元。

  探索设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围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从市科技经费中划拨3000万元,设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技经费拨改投管理机制。目前,我市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进行了沟通对接,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2支不低于1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紧扣“双创”,让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双创”潮涌。如何发挥好“双创”汇众智、聚众力的乘数效应,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2015年,我市积极组织举办“焦作市‘商业银行杯’创新创业雏鹰大赛”,其中2家企业和1个团队参加全国决赛;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组织申报省众创空间5个,通过认定2个,其中示范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得省众创空间专项资金支持213万元;联合市委宣传部、焦作日报社组织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征文活动,收到征文550篇。

  强化项目实施,引领转型发展。我市2015年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4项;承担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10项获得经费支持,金额达468万元;新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每项可望获得支持经费500万元至1000万元;编制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45项,其中装备制造业振兴专项45项;新发放创新券500万元,专项支持市示范区50家企业科技创新。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5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系历年来最多,总数增至57家,位居全省前列;推荐申报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3家;新增省级科技创新示范(试点)企业10家,总数增至45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82家,总数增至296家,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积蓄了后劲和动力。焦作高新区成功升格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了更高层次的载体。2015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46亿元,同比增长1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增至41.9%。

  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注重发挥研发平台作用。我市不断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织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居全省第四位;受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43家,现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6家;积极发挥院士工作站作用,依托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河南省造纸装备院士工作站”获评河南省10个优秀院士工作站之一,获得省奖励资金30万元。目前,我市省院士工作站19个,进站院士19名,工作站团队专家313人,承担市以上科研项目175个,与企业合作项目708个,培养人才1602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138人。

  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现代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我市以市农林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突出我市超高产小麦育种、“四大怀药”综合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鲜明的地域特色,编制了《河南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去年9月,省科技厅向国家科技部推荐我市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月1日,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现场考察。12月8日,该园区向国家科技部进行了答辩。园区获得批准后,在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将提供有效模式和科技支撑。

  积极开展科技招商,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我市持续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抽调人员成立科技招商小组,设立科技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企业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洽谈技术合作项目19项,其中4个项目已落地,引进资金3120万元;积极参加承接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活动,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签订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组织签约项目2项,合同金额2800万元,圆满完成市政府交办的任务。

  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我市2015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5项;鉴定省级科技成果49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19 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通过省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个;受理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239项,其中通过鉴定196项,研发投入达3.4亿元,申请加计扣除1.8亿元。2015年1~10月,全市申请专利2426件,其中发明专利741件,同比分别增长21.4%、18.8%;获得授权专利1609件,其中发明专利269件,同比分别增长12.7%、66%。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