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博爱县磨头镇闪拐村南头,冬日的阳光透过一家皮鞋厂的窗户洒在地面上,宽敞的厂房立刻亮堂起来,小伙子麻超系着工匠围裙正在与工人一起缝制皮鞋鞋面。
谁也料想不到,眼前这位稚气未脱的90后,在“触网”短短的几个月间,便从“传统鞋匠”成为“网络鞋商”,并带动村民一同致富,“鞋途”一片大好,这是咋回事呢?
今年19岁的麻超是土生土长的闪拐村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闪拐村就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皮鞋制作专业村,该村组建的北方鞋业公司闻名全国。
“当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做皮鞋,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老街上每家门口都挂着‘批发皮鞋’的木牌,有大卡车进村子,村民就往卡车里装皮鞋。”麻超对闪拐村昔日繁荣的景象仍记忆犹新。
据介绍,闪拐村鞋业最高峰时每天制作皮鞋近万双,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农村销售的皮鞋每10双中至少有6双是闪拐村制作的。
但进入新世纪后,由于闪拐村制作的皮鞋工艺、款式落后,加之销售渠道不畅,该村的皮鞋制造业很快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凋零了。
“由于俺们村生产的皮鞋竞争不过南方的皮鞋厂,2003年后,村子里制作皮鞋的村民由原来的近200家迅速缩减到10家,很多村民被迫纷纷转行。”麻超说。出生在皮鞋制作世家的麻超,从小就接触皮鞋制作,对村里制作皮鞋的传统有着特殊的感情。
看着乡亲们赖以生存的皮鞋制作产业日益没落,2013年,高中毕业后,麻超决定从事皮鞋制作行业。他内心笃定,一定要重振闪拐村皮鞋制作业昔日的辉煌,带动村子里皮鞋制作产业的发展。
俗话说:“门内弟子,自会三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麻超把自己制作的皮鞋带到漯河、周口等地推销,尽管质量不错,但是由于款式落后,很多批发商户并不愿意购买,麻超处处碰壁。为此,他又专程南下温州、晋江等皮鞋生产地学习先进的皮鞋制作工艺。
回到家乡后,麻超制作的皮鞋款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销售上依旧没有任何起色,这让麻超很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麻超可以在网络上销售皮鞋,麻超试着在网上销售,但是销售业绩依然很差,一个月时间仅仅卖出去10双皮鞋。
麻超说,由于当时没有成熟的网络销售思路,销售网页制作简陋,产品定价不准确,物流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他决定到南方潜心学习电商知识。
2014年下半年,麻超来到江苏省扬州市,在一家销售皮鞋的天猫店做仓库管理员。“每天下午3点到5点发货时间比较忙外,其他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我就跑到网络操作室和销售人员聊天,看他们如何操作,打工期间我学到了店铺运营、产品详情页制作、销售活动推广等方面的电商知识。”麻超笑着说,他是“偷学技艺”。
2015年初,麻超回到家乡。有付出就有回报,6月份,麻超在网络上一天可以销售20双皮鞋。7月份,博爱县磨头镇组织电子商务培训班,磨头镇政府牵头组织与福建莆田皮鞋电商开展对接。麻超抓住了这次学习机会,并主动拜访莆田皮鞋销售电商,与他们探讨合作事宜,从莆田皮鞋销售电商那里麻超学到了新的制作工艺、款式、销售理念,他的思路更加宽阔。
培训结束后,麻超家的皮鞋厂按照福建莆田皮鞋销售电商要求的标准,开始给数家电商销售企业供货,实现了战略合作。同时,麻超还自己注册了丑脸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淘宝网上开设丑脸猫旗舰店,销售火爆,月均销售额达4万元,仅“双十一”当天就销售5万元。
在麻超的带动下,闪拐村部分村民重拾皮鞋制作技艺,目前,村里的皮鞋制作户达20户,日生产量达到2000双,日均产值10万元左右,切实带动了村民致富。
对于未来,麻超也有自己的畅想,他希望打造闪拐村自己的品牌,让人们一提起皮鞋就知道“闪拐造”。“我希望通过电商带动闪拐村鞋业的发展,让村子里家家户户重拾皮鞋制作产业,一起创造属于闪拐村的皮鞋产业链,让生产、销售皮鞋于一体的闪拐村焕发新的光彩!”麻超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