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条条道路的通车运行,有效拉大了城市的发展框架;一幢幢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楼房和乡村民居,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民生画卷……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博爱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破题解困,创新实干、奋发有为,着力打造“实力、宜居、美丽、和谐”新博爱,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逆势上扬、快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字虽枯燥无味,但最具说服力。2015年,该县预计生产总值完成217.5亿元,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8亿元,同比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6亿元,同比增长1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14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94元,同比增长11.9%。
创新实干:“实力博爱”建设提质提速
产业转型聚力发展。2015年,该县围绕“气”字,加快培育以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产业,LNG动力汽车改装、“气化博爱”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超过40亿元,荣获2015年度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称号。围绕“养”字,按照“景城一体、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施总投资15.7亿元的28个重点旅游项目;在全省率先召开旅游电商大会,与17家知名电商建立合作关系,签约门票20万张;预计全年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增长40.5%和38.6%。围绕“网”字,积极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与70家品牌电商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全国首个与腾讯公司达成“互联网+智慧县城”战略合作的县,3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大厦,建成341个乡村服务站点,去年1~11月份,全县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较上年增长533%和507%。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该县实行项目建设台账化管理,全县10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5亿元。其中,18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4亿元,占年计划的109%。同时,该县运用PPP模式,谋划实施了一批涉及道路、旅游、水系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
产业集聚平台更加坚实。该县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产业集聚区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创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该县成功争取到商务部、财政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农业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三个“国字号”项目;按照市政府“333”招商布局,把十大战略项目和5个重点领域作为招商重点,新引进延链、补链项目62个。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该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累计流转土地11.08万亩,建成日光温棚2.4万座,创建1个全国蔬菜标准园、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9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工作先进县。
凝心聚力:“宜居博爱”建设快中求好
城区水系基本建成。去年,该县累计投入3.8亿元,建成了发展大道明渠、北横河等城区河道和湿地公园、幸福湖等公园游园,“三纵五横两湖一湿地”城区水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区新增水面1200余亩。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去年,该县启动了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图书大厦等3个新区项目主体完工,宏基中心广场等3个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同时,该县按照“一条路、一条街、一个平台、一个市场”的“四个一”工作思路,逐步加快了特色商业区建设。
规划体系更加科学。该县围绕“焦博一体化”主战略和“产城一体”发展方向,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启动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北部城区发展规划编制,有效推进了多规合一。
稳步前行:“美丽博爱”建设好中持续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该县强力实施“蓝天工程”,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实施“清水工程”,加快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出境断面水质有效提升;实施“青山工程”,扎实开展非煤矿山治理,山区工程造林3万亩,北山治理成果得到巩固。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去年,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204个村庄的净化工作,建立完善了“四有一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突出抓好市容秩序整治和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美丽城区建设有序开展,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该县积极落实省、市环保措施,大力推进煤炭市场、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依法取缔煤炭经营户270余家,完成了23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整治任务。
破题解困:“和谐博爱”建设扎实有效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截至去年11月底,该县企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参保人数达38.3万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733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发放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资金3995万元,配租廉租房315套,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去年1~11月份,该县民生投入9.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1%;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县本科上线924人,增长率居全市第一;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顺利通过全国中医先进县工作验收,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全民健身活动,获得全国“武术之乡”荣誉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该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认真解决各类问题,全县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阅兵等重大活动期间,全县未发生一起赴京非访事件,受到了省、市的通报表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活动,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实现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王晓波 裴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