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就相关问题作出解释称,按照《意见》要求,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无拖欠的目标。
(据新京报网)
国务院办公厅此次印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至少有两大亮点:一是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实名制下,每一个农民工在哪里干活、为谁干活,都有相关登记。这一管理方式,显然是有利于推进工资按时、足额结算的。
二是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工资的发放不再由建设单位或者包工头做主,而是由第三方即银行支付,这避免了争议与利益纠缠,对于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明显也是大有裨益的。
但实名制、银行代发工资制,就能完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吗?答案显然又并不乐观。
事实上,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此前并非没有办法,比如近些年来,先后建立了工资保障金制度、按月发放制度、恶意欠薪入罪等一系列管理举措。但遗憾的是,农民工工资遭拖欠,至今依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特别是每到年终,总是有农民工工资遭拖欠,时有过激讨薪或者因讨薪身亡等事件发生。比如1月13日,在西安市,37岁农民工李家富就因为讨薪,被包工头“强行开车拖挂倒地”,最终不幸身亡。
分析起来,多种制度与要求甚至入罪的刑事责任,都解决不了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无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关制度与规定落实不力。比如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虽建立多年,但事实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单位能够真的做到及时、足额缴纳保证金;再比如恶意欠薪入罪,在生活中,欠薪者何其之多,其中明显不乏恶意者,但真正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又有几人?
二是我国的相关工程建设等事务中,存在工程各方责任不清等问题,特别是工程层层承包、转包、下包等问题,最终出现农民工“到底在为谁干活”成了糊涂账。
很明显,实名制也好,银行代发工资也罢,都是有益于农民工的,是有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但要真的实现这些目标,制度建设是一方面,将制度坚决落实到位,明显更重要。此外,加强工程管理、加大对相关建设单位的监管力度、规范工程承包制度等,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