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小板凳】是我市一名在校大学生,近日他在一次网上购物时,快递还未收到就先接到了骚扰电话,对方要他提供QQ号等个人信息退款。他挂断电话赶紧联系网购商家,商家客服告诉他最近出现过很多类似情况,事实上快递早已寄出且一切正常。
网友【蔚蓝】最近也遭遇了电话骚扰。她在我市某楼盘购买了一套新房,刚交钥匙没多久,各个装饰公司的电话便纷纷而至,影响到了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她询问装饰公司是如何知道自己电话号码的,对方却避而不答。
现实生活中,相信很多网友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里刚生了孩子,照相馆、早教中心甚至保险公司都会把电话打过来。还有各种保险、理财、贷款的电话,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那么,个人信息是如何泄漏的呢?记者通过采访和获取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各种网上单据泄露了个人信息。例如,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被他人利用。其次,网上聊天互动不经意会“出卖”朋友或被朋友“出卖”。第三,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危机四伏。第四,街头所谓的“问卷调查”、促销、抽奖活动,需要填写有关信息。第五,网上简历不经意间泄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第六,报名、复印资料信息易遭窃。第七,身份证复印件滥用。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我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呢?网络达人【老蔡】给大家支了几招:1.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2.使用公共网络,下线前要先清理痕迹;3.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4.网上留电话号码,数字间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到;5.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6.慎用手机APP的签到功能;7.慎重使用云存储;8.加密并尽量使用较复杂的密码;9.别随便晒孩子照片;10.网上测试小心有诈;11.警惕手机病毒,定期给手机杀毒,不随便下载软件;12.别让旧手机泄密,旧手机废弃前先格式化;13.安装软件少点“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