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时间,从最初的四五个人、几间破旧厂房起家,一跃成为占地40余亩、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生物科技型企业。在生产上用最新设备和工艺,在科技上自主创新掌握主动权,在合作上闯出新路,并于去年6月份在“新三板”挂牌。这就是焦作振新培养基技术有限公司的蝶变之路。
近日,记者探访振新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岳新建说:“我们公司的原材料很普通,就是农民种植的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提炼出来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化妆品、酶制剂、奶制品等行业。”
据介绍,该公司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流程,以生物酶技术为内在核心,以膨化、微粉等高自动化技术为潜在手段,为生物发酵行业提供优质的碳、氮源,主要产品有玉米源生物发酵培养基、花生源生物发酵培养基、豆粕源生物发酵培养基、豆饼源生物发酵培养基等,销售收入连续四年以超过100%的幅度增长,达到同行业领军水平。
作为一家市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该公司不满足于现状,通过对产品的研究与探索,率先制定出天然培养基质量标准,以此建立和规范培养基行业质量体系。目前,该公司拥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在人才储备上,该公司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现有员工50余名,仅大专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就有10余名,平均年龄30岁,占企业总人数的20%以上。该公司通过高薪保障、外出学习、人性关怀等多项福利性举措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每年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研发当中,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以此保障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积极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的形式,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当地以及周边县市的优质花生、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既调动了农户提供优质货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
产品质量好,销路自然不成问题。如今,该公司已经与齐鲁制药、健康元、北大医药、正大集团等知名制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销往福建、江西、新疆、山西、内蒙古、山东、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