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记者 单 元
大工程 推动城乡环境改善
造林58.1万亩,林木绿化率达40.01%,森林蓄积量为1082万立方米,新增国家湿地公园2处,50%的自然湿地有效保护……“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青岛市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大林业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5年,青岛市成功摘得国家森林城市桂冠。
2012年,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青岛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全市实施了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生态文明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造林绿化工程,持续增加了全市森林资源,促进了全市城乡生态环境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实施大沽河绿化工程。治理大沽河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包括水利、绿化、交通三大主体工程,其中绿化工程2013年开工、2014年完成,新造林7万余亩,增加湿地面积6万余亩,栽植乔木1007万株、灌木829万株,绿化效果良好。
大服务 惠民兴林百业旺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兴林富民,坚持兴林富民也更有利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青岛不断加大林业惠民力度,激发了林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全社会更加自觉地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青岛各地贯彻落实《青岛市林业局关于加快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扶持、引导和规范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目前,青岛市已注册且发展良好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13家,成员农户数达2.11万户,成员近9.7万人,经营林地面积超过4万亩,出资总额超过3亿元,总资产近10亿元,年经营总收入达4.62亿元。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以木本粮油、干鲜果品等为主的经济林种植与采集成为林业第一产业的亮点,以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森林旅游业成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全市累计新建核桃种植基地3万余亩、大樱桃基地1万余亩、蓝莓基地10万余亩、榛子和板栗等其他干果基地1万余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文化得到弘扬。“十二五”期间,青岛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举办了森林生态文化节、生态摄影展、书画创作展、生态科普展等活动,倡导和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政绩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