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女士在南京地铁一号线车厢里吃了一颗糖,被执法人员罚款20元。地铁管理工作人员称,有明文规定,在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乘客必须遵守,但对于老弱病残孕群体需进食的情况,会予以照顾。据悉,2015年1月至10月,执法人员共查处饮食乘客36000多人次,大多以警告为主。
(据《东方早报》)
“地铁吃糖被罚20元”,一些人对此不理解,很多人认为在地铁车厢内吃糖不影响其他人,也不会带来卫生问题,地铁管理者为此小题大做没道理;还有一些人认为,很多乘客有比吃糖更影响其他人心情和公共卫生的饮食行为,为何不罚他们呢?
对此,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在拥挤的地铁空间吃东西不仅不卫生,更是对公共空间秩序的挑战。南京市规定禁止乘客在地铁车厢吃东西,符合不少百姓的意愿。《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于2014年7月正式实施,该条例增加了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等规定。既然有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公众对“地铁吃糖被罚20元”不应该有什么争议。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在一个车厢里,你吃一块红薯、我吃一个包子、他吃一口榴梿,那么,封闭的车厢内会有什么味道?其他乘客又怎么忍受?如果经过说服教育,部分乘客能改掉这个习惯也就算了,但如果他们的认识仍不到位,那也只能通过处罚的手段强制执行相关规定了。其实,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本意是告诫那些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注意自己的行为。
因此,在笔者看来,“地铁吃糖被罚20元”不是小题大做,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没有问题。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汲取南京地铁管理方严格执法的精神,助力依法治市,通过罚款等手段,强制约束乘客的不文明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慢慢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和文明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而这也是罚款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