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
新改建、改善农村公路410公里。解决孟州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17.4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30个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实现农村1.403万人脱贫目标。
【成效】
去年,我市共投资49295.5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526.8公里,提前超额完成市定410公里重点民生工程目标。去年是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收官之年,全市又有17.44万人吃上安全水。至此,历时10年,164.28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截至去年12月10日,我市共完成39个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0%;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竣工,共完成1.46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为目标任务的104.3%。
虽已时隔多日,但博爱县许良镇唐庄村村民吕艳云吃上甘甜的自来水时,那情不自禁的欢声笑语,依然令人难忘。
有2100口人的唐庄村,近10年来因管道老化等原因,竟有60%以上的群众吃不上自来水,生活用水全凭村里打的5口只有二三十米深的水井,也属于不安全饮用水。
去年我市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举解决了困扰吕艳云等村民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而他们只是去年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17.44万名受益群众中的一部分。
这17.44万名受益群众,也仅仅是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这项规模宏大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以来完成的一个年度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经过2005年和2009年两次复核,我市共有164.28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市农村人口六成以上。他们饱受不安全饮水之苦,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2005年起,我市认真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潮。在这场跨越“十一五”“十二五”的宏大工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全身投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历时10年完美收官。今年起,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进入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站在新修建的出村路上,陈涛满心欢喜,远道而来的白爱军亦颇感欣慰。前者是温县番田镇余村的山药种植户,后者是山药经销商,他们是多年好友加生意伙伴,却差点因路断了联系。
按理说,毗邻紫黄路、谷黄路,余村的地理位置还算优越,但就因与这两条路连接的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遇见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几年来,白爱军有心照顾老伙计,但一想起这条路,他着实不想来。
去年下半年,余村至谷黄路的道路重建工作被列为支农惠农重点工程之后,相关部门赶工期抓进度,在山药上市之前将这条路建成通车。于是,两位老友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走,去家看看收成咋样。”白爱军拽着陈涛上了自己的车。
众所周知,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连年被列入全市十项民生工程之中,农村公路得到迅速发展。我市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但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早、路程长,经过多年的使用,许多道路都需要保养和维护。
为此,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组织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为农村公路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使我市提前超额完成了去年的重点民生工程目标。
安全水甘之若饴,畅通路大快民心。但对于贫困村的群众来说,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怎么办?
近年来,我市整合多方面资源,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及产业增收项目。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整合有关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投入到整村推进村工作中,抓好整村推进提升工程,开展整村推进示范村争创活动,涌现出了一个个脱贫致富的示范村和亮点村。
去年我市确定的39个整村推进村安排项目111个,总投资6540.6486万元。目前,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竣工,新修硬化村内道路112.7694公里,新打机井196眼,解决了5.5258万人行路难、1.1271万人饮水难问题,实现9800亩农田旱涝保收。
在助农增收方面,我市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先后扶持70个贫困村发展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等增收产业;实施产业化扶贫,带动150个贫困村、8700个户上项目,新增就业人数3805人,直接带动1.25万人增收;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50家,帮助群众购买良种、化肥等农用物资,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产品销售,在市场和农户之间搭建了桥梁。
此外,实施“雨露计划”,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搞好建档立卡,实施精准扶贫;搞好社会扶贫,形成扶贫开发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助推我市超额完成了去年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