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李 秋
近年来,焦作市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地位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对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拥有蒙牛乳业、斯美特食品、河阳酒精、伊赛牛肉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势企业,产业规模、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创新求变,实现我市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食品工业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焦作市食品工业稳步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断提升,支柱地位十分明显。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4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5%,位居十大产业第二位,同比增长10.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已然成为我市一个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食品工业主要包括小麦面粉、畜肉制品、软饮料、发酵酒精、乳制品、方便面等16种产品,产品结构不断向多元化、优质化发展,产品细分程度加深、深加工比例上升。目前,全市16种食品工业产品中,有11种产品同比增长,5种产品同比下降,增长面为68.8%。
尽管我市食品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斐然,但是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粗放经营,初级产品多,资源加工转化效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能耗物耗高。与此同时,代表着食品工业深加工程度的食品制造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另外,我市食品工业科研投入不足,核心竞争能力不强,行业创新基础薄弱。大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收益率低,品牌带动能力不强。一些企业缺乏整体的包装策划,产品定位缺乏战略思考,缺乏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布局,在高端产品领域里几乎是空白,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市食品工业融资困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目前,我市食品工业中70%以上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存在资产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缺少抵押物、资信度低等情况,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并且很多企业是季节性集中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数量大。在现实经营中,企业在融资市场都很难筹得所需资金,造成企业经营受挫。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升、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得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找准症结,关键在干。咋干?有关专家建议说:
增加食品科技投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加大研发力度,主动抢占食品工业的制高点,提升食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提升食品工业的精深加工程度和食品制成品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行业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间相互竞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在财政、税收、融资、水电等方面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条件,切实落实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依托龙头企业优势,通过企业重组并购,整合现有产业,形成地区特色的龙头企业,突出绿色食品工业,打造和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助推食品工业快速腾飞。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建立健全食品工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查询系统,满足银行业和担保业信贷服务的信息需求。规范企业财产抵押登记工作,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少政策性规费收取,杜绝不合理收费,帮助食品企业完成商业信贷手续。引导金融部门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开辟融资服务新途径,有效支持食品工业企业中短期融资。
理顺部门管理体制,提高服务工作效率。要积极探索按产业链分工的领导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工业领导体制,大力整合管理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帮助解决食品工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不断强化各部门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力求做到能办的事及时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切实为食品工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要加强食品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明确各方面的职责,为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承载着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的新希望,我市食品工业定当忧中思变,忧中拼搏,忧中奋起,迈出铿锵的步伐,定会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