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满怀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铸就百年学府新辉煌的豪情,河南理工大学紧紧抓住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相互交织的关键点,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和依法治校的要求,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内涵质量特色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和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办学条件、水平、实力和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日前,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河南理工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能源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以结构优化为手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文、法、经、教、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河南理工大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在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着力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教学工作新体系,教学基本建设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造就和培育了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邹友峰说,“近年来,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等54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等96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4个学科跻身全国前10名,尤其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五,是我省高校中首个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五名的一级学科。”
邹友峰表示,在科研创新的春天里,河南理工大学以服务煤炭工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增大总量要规模,提高水平上层次;支持纵向,鼓励横向”的科研工作思路,修订完善和制定科研、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导向政策、制度,逐步构建起与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机制,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中提出了中国煤矿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的8种类型,形成了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行业标准,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研制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改写了中国数字航摄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主要单位完成的“拆除工程精确爆破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应用”,首创了高耸建(构)筑物薄壁筒体高卸荷槽复式切口爆破、城区特大桥阶梯式顺序塌落爆破等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坚定不移地走‘服务地矿、特色强校’道路。”邹友峰说,“河南理工大学着眼于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安全培训、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在支持地方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国家能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作出了巨大努力。”据介绍,河南理工大学建有国家一级安全培训中心、国家煤炭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和河南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年培训规模5000人次。
邹友峰表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河南理工大学正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创新为引领、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奋力让这座百年学府在服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