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博爱县财政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依法理财,坚持有保有压,盘活资金存量,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监督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四个博爱”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
用好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服务经济发展。没有好的发展,就没有好的财政。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去年以来,该县财政局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的政策走向,掌握财政资金投向,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全县争取到位各类政策性资金58454万元。支持新兴业态发展,拨付资金303万元支持电子商务项目建设,促进电商产业发展;安排特色商业区发展资金228万元,用于特商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研究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目前该县已有城区集中供热等3个重大项目纳入省项目库。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拨付资金11387万元,用于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融资规模和渠道,通过与省豫资公司和省农发行对接,争取资金1.15亿元,支持经济社会建设。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发放契税补贴资金483.5万元。同时,该县财政局积极引进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的五洲国际公司商贸流通项目,已正式签订协议。此外,该县财政局还着力服务企业转型发展,落实增值税退税等政策,为19户企业办理各类退税3427万元;协助企业申报高成长服务业、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1700万元。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理财水平。该县财政局继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对5万元以下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电器设备实行网上竞价,全年完成采购金额5.1亿元,节支率达14.88%。同时,该县财政局积极做好公务用车改革数据测算、信息统计等相关工作;制订管理办法和方案,封存公务用车145辆,保留166辆;公开选取评估和拍卖机构,确保车辆处置公开透明。另外,该县财政局还出台《博爱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奠定基础,并进一步加大公务卡结算力度,公务卡占非转账支出比例达68%。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该县财政局一是严格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共完成299个项目评审,送审投资额8.96亿元,平均审减率达9.82%。二是继续加强国有资产监督,严格新增资产审核,共审核新增资产1477批次,核减资金573万元;完成全县170家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产权登记工作;对14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三是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对各乡镇街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及内控机制进行监督检查,对2个乡镇的年度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对5个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配合市财政局开展六项专项检查。四是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完成自查自纠及县级复查工作,并接受市级复查及省级重点检查,共发现问题43个,已整改到位26个,归还资金57万元。五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盘活资金重新安排统筹使用,共盘活资金1.3亿元,同时积极做好2015年度政府债券的争取工作,目前已争取到位第一、二批上级债券资金6439万元。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去年以来,该县主要民生类资金共支出9692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其中,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拨付资金17689万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疗服务保障,拨付资金14902万元,用于居民医保、新农合和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拨付资金8998万元,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居民养老和敬老补贴政策;坚持发展教育事业,安排资金7113万元,落实“两免一补”、助学金政策和校舍维修改造;拨付资金6300万元,用于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等农业项目建设;拨付资金3541万元,落实耕地保护、农业保险、农机具等惠农补贴政策;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安排资金2874万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山区绿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去年以来,该县财政加大支出,用于改善民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让群众享受惠民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
(王晓波 裴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