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丨金融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轻松过年莫累着
租女(男)朋友过年
大学之大不在校名之“大”
“诈”
焦作中旅银行获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
完成信用卡产品一季度计划
图片新闻
四员工获殊荣
优质服务受好评
推动“融e联”快速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之大不在校名之“大”
□钱夙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又起波澜。在历经波折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半年之后,这所学校又低调换上“西南医科大学”新招牌,结果遭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反对。西南医院官方1月26日首次作出回应,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据《京华时报》)

  高校更名,于今越来越频繁。去年许昌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是该校两年内的第二次更名。而如武汉工商学院、武汉轻工大学和武汉城市职院都曾三次更名。

  更名当然有种种理由,比如许昌学院声称“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更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也能更好地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但如此大而化之的说法,更表明更名的没有必要。许多高校的名称,多年来耳熟能详甚至如雷贯耳,已经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改名必然造成这一宝贵资源的流失,也因此殊为可惜。

  实际上,现在动辄更名,大凡不过是为了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已。比如泸州医学院,一定要去掉“泸州”,换不成“四川”就换“西南”,其用意不言而喻。

  而出于如此目的的更名,不仅改掉了校名的地域特色,也造成“太相近”。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名称的通病,以至让不少网友发出了诸如“武昌理工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有关系吗”“武昌工学院和武昌理工学院是不是同一所学校”的疑问。这种行为也因此造成了混乱,比如一位武汉理工大学的新生竟然跑到了武昌理工学院报到,而两位武昌工学院的新生则走进了武昌理工学院的迎新点。这显然与更名而让校名“响亮”一点的初衷适得其反。而且,因为凡涉及原校名,比如校牌、公章、印刷品、证件等,都得更换更改,因此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也必然因此挤占宝贵的教育经费。

  高校频繁更名凸显教育浮躁。不重在练内功,而是频繁更名,以为名字叫得越“大”,大学也越“大”,就像有的专家所说,甚至连地区都不要了,恨不得直接叫“中国大学”。显然,频繁更名表明高校对办学目标缺乏认识。而让人担忧的是,按这样的思维模式办大学,究竟还能不能办成一所弘扬科学精神的现代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