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把日子领进了小年
过年那些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那些事
□周宪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几年,我对过年的感觉变得迟钝了,也说不清在忙些什么,糊里糊涂春节就过去了。每到年关,反而更容易想起、总愿谈起小时候过年的点滴往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条件差,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像样的饭菜。小孩子都巴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机会提个灯笼到处跑,买点零星的鞭炮四处放,吃顿香喷喷的肉馅儿饺子,穿一身新衣服显摆一下。那时,吃白面馒头是过年的一大心愿。日常的主食以红薯、玉米面和豆面居多。玉米面蒸成的馒头硬不好吃。纯小麦面蒸成的白面馒头好吃。只有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才能吃到,过了初五就要换成杂面馒头了。

  纯葱净肉馅饺子是我的最爱。但是,年景不同,饺子馅儿的配料也会有差别。收成好的年月,包饺子可能用纯葱净肉;歉收的年月,就只好往肉馅儿里加进一些切碎的白菜和萝卜充数。肉和葱占的比例少了,饺子的味道就会大打折扣。过年的大肉烩菜也有讲究。说是烩菜,实际上是素三样和肉片的混搭。盛菜时,先把白菜、豆腐、海带丝盛在下边,再把炒过的肉片搭盖在上面,给人的感觉是整个碗里都是肉,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素菜。

  过年的传统大体一致,但生活细节也不尽相同。过年时,我家炖肉吃肉的习惯就颇为特殊。炖肉前,要把肉切成三四厘米见方的肉块,肉块炖熟后一部分要作为供品,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平时炖肉吃肉机会不多,父亲宣布可以放开肚量吃,尽可能吃大块肉、大口吃肉,这样特别解馋、过瘾。肉炖熟后,每人端一碗。父亲会带头捞一块肉膘比较厚的肥肉,夸张地咬上一口,嘴角油汪汪的,边咀嚼边说:“过瘾,还是肥肉香。”大哥干活最多、出力最大,饭量也是第一,一顿能吃一斤肉。

  过年最大的愿望是穿新衣服。一到冬季,母亲便开始筹划做衣服的布料。自己家的钱不够,就和邻居一块儿兑钱糨线织布。后来有布证了,就凭布证到集市上买布料。请人裁剪后拿回家自己缝制。缝衣服、纳鞋底的针线活一般都是在晚上完成,白天需要挣工分养家糊口。晚上,坐在那盏破旧的煤油灯下,昏暗的灯光影影绰绰,一针一线地把裁剪好的布片缝制成衣服。衣服缝好后,母亲总是把它藏起来。大年三十晚上,才会从箱底翻出来,悄悄地套在厚墩墩的棉袄棉裤上。最热闹的当属拜年。正月初一两三点,便会听到鞭炮声,三四点钟父母就会叫我们起床。那时候,没有电视,小孩子睡得比较早,再加上有新衣服和压岁钱的诱惑,我们起床的速度还是蛮快的。拜年是讲究顺序的,吃五更饺子前,要给列祖列宗和父母拜年;吃过饺子后,才给本家族的长辈拜年;本家族的各个小家庭相互拜年完毕后,才会统一走出家门给街坊邻居拜年。那时候也不懂这些规矩,只管屁颠屁颠地跟在长辈和哥哥们的背后,但心里牢记一条:拜年的时候在后边,领压岁钱和糖果的时候往前站。农村拜年的习俗比较传统,不像城里人见面拱拱手,问声“过年好”了事,老家的规矩是实实在在双膝跪在长辈前,这才叫拜年。一群晚辈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前呼后拥,站满整个堂屋和院落,随着领头的一声招呼——“给您拜年了”,几十号人便呼啦啦应声跪下,那一伏一起的阵势,像风吹过的麦浪,很是壮观。长辈脸上的笑容像盛开的菊花异常灿烂,发压岁钱、递让香烟和糖果等,忙得很。小孩子们的口袋个个都是鼓鼓囊囊的,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像凯旋的战士。老家拜年时的淳朴厚道、豁达热情、祥和温暖,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

  时代在变,过年的感觉也在变。追思祖先、呼唤亲情、追求幸福、憧憬美好的这一主题始终没变。让我们敞开胸怀,悉心体会祖先留下的这分传统,真心拥抱时代赋予的这分幸福和荣光,用心享受岁月给予的这分沧桑和感动。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