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五大任务之一,其“命门”在创新,抓住了这个“命门”,就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补短板,实际上就是“清障碍”,进一步说就是“强根基”。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增加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培育发展新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问题的“命门”都在创新。
再比如,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创新思路和举措;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需要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就要不断创新……总之,鼓励和推动创新,是补短板的一大抓手。
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尽快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使企业尽快成为社会创新的主体。目前,企业创新依然是社会创新的短板,因此,企业家急需改变急功近利的观念,牢固树立坚持创新、持久创新的理念;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尽快树立企业在社会创新中的主力和龙头地位。
第二,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要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让企业家拥有创新意愿,培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通过减免税费、扩大融资等手段,增强企业自身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切实做到简政放权,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