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小鹿定向俱乐部,针对3~5年级的小学生开展野外生存活动,除岩壁攀爬、野外搭建住所等活动外,还安排捕捉、宰杀、烹饪家禽等内容。看到教练演示杀鸡,近半孩子胆怯地闭上眼睛,有的甚至撒腿跑开。在野外生存活动中引入杀鸡环节,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说,将宰杀家禽的场面展现给孩子,不是在传授生存技能,而是在传递暴力与血腥思维,此举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有可能误导孩子将生存和屠杀联系起来。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清秀小丹:野外生存是专门的课程,俱乐部可以考虑教学生一些真正实用的内容,像杀鸡这种活动明显不太适宜也不会太有效果。既然是野外生存课程,就得考虑学生的心智成熟度和课程的匹配度,安排学生喜爱又可以促进能力成长的课程,才是真正受欢迎的课程。
@硕鼠米米2011:别说年幼的小学生了,我20多岁的女生,也都不会杀鸡。与其教小学生宰杀动物,还不如多教他们一些应对极端事件的生存技巧,比如如何进行灾难逃生、如何防骗等。
@陈卿媛水果姐姐:这样血腥的演示,的确很有可能给孩子小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和误导。对孩子进行野外生存训练,除了教会孩子们攀岩、野外搭建等必备生存技能外,基本技能和心理素质也是野外生存培训的重点,同时,更应教会孩子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镇静、灵活地保护自己。
@深海林森:野外生存活动毕竟不是真到了长期野外生存的地步,所以选择项目应适可而止,如野外搭建、寻找可食用的野果子、辨别方向、寻找水源等都可以作为训练科目,而杀鸡这种血腥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有些不合适了。
@胜平王大头:在小学生野外活动中引入“学杀鸡”的环节,看似残酷,其实践行的是“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只要大人正确引导,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则是很好的社会生活预演,对提高孩子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学会生存、脱离困境的能力大有裨益。
@唉妮儿:任何教育都应该因人而异,野外生存教育也不例外,演练杀鸡对不反感、不害怕甚至有些好奇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可以尝试;但对胆小、反感虐待动物、见不得血腥的同学来说还是不要的好,以免给他们带来伤害和不适。
@西南科大徐佳:杀鸡杀鱼在生活中也是必备的技能,多学些这方面的技能并不是什么坏事。光看看杀鸡的场面就是血腥暴力?就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吗?我觉得不至于。
@江苏日月江南: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杀鸡杀鱼不是什么残忍的事情,让学生知道一些生活常识,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对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不必将一些生活中的行为上升到残忍的层面,没有必要这种现象过度解读。
【下期话题】
一名乘客独享“专机”
2月1日凌晨,因前序航班延误,大部分乘客改签,武汉飞往广州的南航CZ2833上只有张女士一人。业内人士称,春运航班“单向”爆满,回程变“专机”的现象并不罕见。机长称,即使仅一名旅客也会坚持服务。有观点认为这是市场竞争下服务质量提高的表现,也有观点质疑这样是浪费资源。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