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晕倒在办公室被送进医院,42岁的刘先生绝对不会相信自己是因为房颤导致了中风。早上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刘先生打开电脑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和手不听使唤,站起来的那一瞬间,头晕目眩,栽倒在地……幸亏同事们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
医生给刘先生作了心电图检查后说:“你患有房颤。”刘先生很疑惑,他从未听说过房颤这种病,也没想到中风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医生告诉他,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刘先生就是因房颤导致血栓阻塞了脑血管而引起中风。
每6个中风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
“我接诊过不少40岁左右的中风患者,主要症状是言语不清、头晕、身体无力,进一步追究才找到病根,是心房颤动在作祟。”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介绍:“很多病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房颤,都是在中风后才被诊断出房颤。”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变而导致的急性脑功能受损的总称。目前,脑卒中呈年轻化发展趋势,近半中风患者是中年人。据调查,每6个脑卒中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
黄华指出:“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平常人高5倍。由于房颤症状隐匿、不明显,不少患者未能及时发现或及早诊治,长期忽视就容易引发脑卒中。”
房颤引发的中风更可怕
房颤怎么会引发中风呢?黄华解释:“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协调一致的。但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大幅下降,心房中的血液因此瘀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供血,造成中风。所以说,房颤是因,中风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绝大多数中风是缺血性的,其中有近两成缺血性中风是由心房颤动而导致。
黄华指出,房颤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加可怕,由于栓塞面积更大,合并疾病更多,且发病突然,使其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征。
房颤已成为中风早期死亡和严重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一旦得了房颤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的发生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
黄华强调:“房颤患者使脑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脑卒中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卒中不同,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是抗凝治疗。”临床上很多房颤患者忽视了抗凝治疗,也有不少患者采用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但由于华法林受食物、药物影响大,需要不断调整剂量,还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此外,如果剂量调整不好,可能不能达到预防中风的效果或增加出血几率。
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不断问世,专家建议房颤患者可采取更加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法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由于国人食物结构比较复杂,又有不少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草药等原因,导致华法林INR控制更困难。
因此,可考虑选择使用方便、安全性更好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代表药物如达比加群酯,无须频繁验血监测,无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更容易坚持治疗,而且在亚洲人群中疗效和安全性更佳。
另外,专家还提醒,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远离中风也会有帮助,如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越早溶栓,获益越大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缺血性脑中风发生后唯一能减少残疾、恢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是发病3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而且越早溶栓,效果越好,风险越低。
记者 王龙卿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原焦作公费医院)中美脑卒中协作组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