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是真实的,也是亲切的。记忆中最浓的年味儿是什么呢?是准备年货的喜悦,是合家团聚的喜庆,是回家路上的匆忙,还是张灯结彩的忙碌?有人说,过年的喜悦在长辈准备的红包里,过年的感动在妈妈包的饺子里,过年的欢喜在张贴的对联里,过年的乐趣在一桌美食的热闹里。
欢欢喜喜过大年!这期的《焦作网谈》一起来聊聊年味儿,一起回忆那些有年味儿的温馨,共同期待春节即将来临的喜庆。
年味之年俗篇
年味儿是个妙不可言的存在。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总会自觉地遵守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以求自己来年能够身体健康、事事顺遂。
网友【水彩笔】对年俗是这样理解的:年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天俗称“小年”,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蒸馍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很多网友表示,以前过年的时候,父母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上街采购年货,在家里进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干净后,还要“打扫”一下自己:泡个澡、理理发,因为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
而现在很多传统习俗已经不那么讲究了,如初一不动刀剪、初二回娘家、初四祭财神、初五吃饺子等。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传统的年俗似乎在慢慢淡化。
年味儿之回味篇
小时候,年味儿是新衣裳,是父母做的一桌子好吃的,是口袋里装着的零食,是小伙伴聚在一起恣意玩耍,是小心翼翼藏在裤兜里的红包。
“那时候都是凭票购物,家里经济拮据,孩子又多,粮票根本不够用。因此,每逢快过年时,家里就拼命节省,然后拿着粮票和攒起来的钱买一些东西留着过年时做给一家人吃。”说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年时家里置办年货的情景,将近60岁的网友【往事随风】感慨地说,“那个时候过年特别开心,全家老小围在一起吃着平时难得吃上的丰盛饭菜,感觉非常幸福。”
80后网友【嘎嘣脆】说:“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过年啦,因为除夕的餐桌上必定会有我最爱吃的烧鸡、饺子,还有五花肉、大鲤鱼等,每次我都吃得很开心。”上世纪80年代,他正在读小学,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但是也不像现在可以天天吃上肉食。过年前后的那段时间,基本上可以天天吃到肉,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他来说,是件十分期待的事情。
年味之现代篇
“以前的生活不富裕,我经常穿姐姐穿小的衣服,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父母才会给我买新衣服。如今,足不出户,点一下鼠标,各式各样的衣服就直接网购了。年夜饭现在也变成了去饭店吃,虽然同是吃饭,但味道和意义不大一样了。”网友【侠心永恒】说。
现在过春节,很多网友并不是待在家里,而是春节期间开着车举家出游。
前些年,每年除夕之夜的春晚无疑是人们期待的一道“大餐”,如今,很多年轻人对春晚不再期待,取而代之的是捧着手机玩QQ、聊微信,玩支付宝,朋友圈里发个心情、为朋友点个赞,当然还少不了专心致志地抢红包。
现在过年,饺子是速冻的,春联是印刷的……因此,广大网友呼吁,春节亟待回归传统,以往一些过年方式虽然看起来老土,但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年味之团圆篇
即便相隔千山万水,即便困难重重,也阻挡不住游子春节前回家的脚步,春节就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地一起过。
团圆的前提是什么?当然是安全。无论离家的距离远或近,无论乘飞机还是开车,春节期间的交通安全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目前,我市公安交警部门针对春运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大家在合家团圆享受美食大餐的时候,一定要提醒亲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文明出行,安全过年。
此外,春节少不了燃放烟花爆竹。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治安大队教导员宋小涛提醒广大市民,购买烟花爆竹要到公安、质检等部门认定产品合格的商店购买,不合格的或私自生产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的劣质烟花爆竹,千万不要购买。不要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加油站、露天货场和柴草堆放处燃放烟花爆竹,以免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宋小涛还提醒广大市民,春节期间不仅出行和放炮需要注意安全,对于一些网络诈骗、盗抢行为等都应多加防范,如遇以上行为需沉着冷静,及时报警。
网友聊年味儿
网友【DIY】说,因为有了“年”,我们才有了更多的相聚;因为有了“年”,我们才有了更美好的心愿;因为有了“年”,我们之间的情意才更加浓厚。那一个个写满故事的“年”啊,就像漫天的烟花美丽绚烂、多姿多彩,让我们一同享受年的味道!
“很多人说年味儿不再。其实,年味儿一直都在,它是一顿其乐融融的年夜饭,是孩子们的笑脸,是帮妈妈完成的一道菜,也是回家后淡定和舒适的心情。它从来不过时,也从来不会变淡,只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感受。”网友【最爱小面】说。
图① 市民在挑选对联、门心。
图② 市民在选购新春饰品。
图③ 过年买糖果,甜蜜过大年。
图④ 春节临近,喜庆气氛愈加浓郁,市龙源湖公园悬挂的红灯笼,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