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见习记者 翟倩倩
神圣的殿堂依靠坚实的基石,法律的光芒来自法官的奉献。在我市有这样一群普通而又特殊的人,他们在法治实践中用真情和汗水践行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2月2日15时,在市中级法院一号审判庭,他们获得了鲜花和掌声。
这里是“情暖怀川2015年全市十大优秀法官”颁奖仪式的现场。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霜白,他用青春维护法律的正义,30年任劳任怨。从法庭到家庭,他悉心照顾久病的父亲,30年不离不弃。”舒缓的音乐慢慢响起,大屏幕上出现一张微笑的脸庞,像一位久未碰面的老朋友,在亲切地凝视着大家。画面中出现的张爱国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获奖者。他从1986年被分到市中级法院刑庭后就再也没有挪过窝,是名地地道道的“老刑事”,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官或受到个人嘉奖,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
温县法院北冷中心法庭是全国优秀基层法庭的一面旗帜,如今这面旗帜交到了陆保刚手中。他说,他是保持这面旗帜继续高高飘扬的第一旗手,责无旁贷。7年来,他共接待群众和当事人6000余人次,不论是咨询、立案、调解都做到热情接待、平等沟通、耐心解释、真诚调解,让来访的群众都能带着满意而去,是辖区群众能交心、可依靠、信得过的“百姓法官”。
9年前,她还是一个在雨巷中等待别人撑伞的普通女性;9年后,她成为一名能为未成年人带去阳光的女法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默默操劳、砥砺前行。武芳,市中级法院少年综合审判庭副庭长,站在领奖台上,她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全是关于她帮助过的孩子,不管是失足少年还是留守儿童,她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帮教,像帮助花园里受损的小花重新灿烂的园丁,更像是传播爱心的天使,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自2014年7月份至今,她共帮助10名青少年犯回归家庭。
在等待上台领奖的空隙里,武陟县法院沁南法庭副庭长张小亮对自己的着装再次进行了整理。当他说到“对我来说,调解不仅能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它更像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让我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这句话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都说女人如花,但杜洁更像是一棵树,一棵在修武县随处可见的白杨树,普通、朴实。21年来,人们只看到她蓬勃的枝叶,却不知道她向下的根已扎得很深很深。1994年经考试进入修武县法院工作的杜洁,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刑庭副庭长、立案庭庭长、人民法庭庭长,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1年的行政庭、7年的民庭、8年的刑庭、3年的立案庭工作经历,杜洁是众所周知的全能型法官,成为了修武县法院审判工作的中流砥柱。
来自沁阳市法院民二庭的李巍巍被同事们称为“法律修行者”。他本来不是学法律专业的,现在却成了学术性法官的典范,靠的就是不断学习和积累。商事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为了使案件审理最大限度公开化,提高办案的透明度,李巍巍在法律文书上下了一番功夫。当调解不成时,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他充分衡量各方利益,慎重判决,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证据充分论述,努力追求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裁判效果。“要让当事人赢得清楚、输得明白。”李巍巍常常这样说。近3年来,他个人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60余起,位列全市法院第一。
“荣誉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精神,积极落实好司法为民各项举措,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回报社会各界的肯定。”颁奖仪式上,获得焦作市优秀法官特别荣誉奖的市中级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李玉香、温县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庭长王卫东饱含深情地说。 硕果满枝话丰收,亮点频现耀怀川。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在颁奖仪式上说,典型既是一面旗帜,又是一面镜子,既可以带动全市法院及广大干警积极作为、担当奉献,又可以让大家对照标杆、找准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院将继续加大对先进典型的挖掘、选树、培养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小平(左一)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丰收(右一)为优秀法官特别荣誉奖获得者李玉香(右二)、王卫东(左二)颁奖。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