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凛冽,天寒地冻。2015年12月24日一大早,记者到解放区民主街道道清里社区居民李兴嘉老人家里采访,看到李兴嘉已给老伴和儿子煮好鸡蛋、买来油条,并陪伴他们吃早餐,一家人其乐融融。
原来,李兴嘉老人的儿子小时候因发烧造成智力二级残疾,给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去年8月份,李兴嘉的老伴在一次晨练时遭遇车祸,左腿胯骨关节被撞伤,使这个家庭又雪上加霜。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李兴嘉的肩上,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只有李兴嘉的退休工资。面对家里的这种状况,李兴嘉每天愁眉不展、夜不能寐。正在李兴嘉为生活担忧之际,他所在的街道和社区得知了他的情况,并立即上报区民政局。解放区民政局一边派人到李兴嘉家中看望,一边登记造册,特事特办,让李兴嘉的老伴及时领到了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其儿子享受的低保金也上涨到每月260元。李兴嘉激动地说:“要不是街道和社区的帮助,我们一家人不知该咋生活下去!”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新荣告诉记者:“我市十分重视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工作,从低保提标到敬老院建设、从临时救助到新农合报销等,年年都列入十项民生工程。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从加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入手,连续两年列支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临时救助专项资金,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市民政局,记者看到了一份文件,虽然这份文件只有两页纸,却充分显示了市民政局做好临时救助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文件明确指出:“临时救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为切实把这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民政部门实行‘政府指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临时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密切协同配合,确保临时救助政策落到实处。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认真牵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对象公开、资金公开,进一步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对象审批材料、资金台账、发放名册等工作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可不要小看这两页文件,它和过去制定的文件不一样,许多规定都是硬性的,配合不好、完不成任务或者工作不公开、不透明,可是要被严厉追责的。”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去年,许多困难群众得到临时救助实惠,为此,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付出了鲜为人知的努力和辛劳。他们起早贪黑,主动作为,特别是对一些因突发性灾难和重大疾病造成基本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亲自上门服务,指导书写申请材料,帮助救助对象及时得到了救助。
【计划】
加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继续列支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临时救助专项资金,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成效】
2015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履职尽责,以抓好临时救助为己任,筹集临时救助资金1596万元,其中上级拨付596万元、市级配套500万元、县级配套500万元。同时,进一步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县市区指导乡镇(街道)依托办事大厅或政务大厅设置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并开展“救急难”工作,全年临时救助困难群众7358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17万元。